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方可为
[导读] 目的 探析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
        方可为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 探析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07月-2020年07月的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各9例。对观察组予以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其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且相比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手术室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并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胃癌;手术室优质护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最近几年,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胃癌的治疗中,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比于常规治疗,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有着出血量少、微创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是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对护理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护理观念以及护理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有研究发现[1],通过对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对于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以及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都是非常有利的。本文针对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效果开展探析,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07月-2020年07月的18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各9例。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为5:4;平均年龄为(71.02±1.2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为6:3;平均年龄为(71.26±1.09)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其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以及无法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护理。耐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对其实行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等基础性护理。
1.2.2观察组
        该组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①术前访视。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以及身体情况,并核对检查结果。对于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其心理疏导。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目标以及治疗效果,也可以利用讲述手术案例的形式来促进其不良情绪的有效缓解,使其保持乐观心态。②术前准备。在手术前一天,器械护士要和主治医师保持沟通,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手术器械进行确定,同时确定是否要对手术步骤进行调整,切实落实好准备工作。与此同时,要消毒手术器械,对监视器、光源、气腹机以及超声刀等设备性能进行检查,此外,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很有可能会牵涉到中转开腹这一问题,所以器械护士要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开腹手术器械,以便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2]。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要核对其基本信息,在核对无误之后则可以创建静脉通路,同时辅助麻醉医师开展麻醉工作。此外,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原位清点敷料、缝针以及手术刀等物品,尤其对于腔镜鞘卡的完整性及各腔镜器械的零部件及功能性不要忽视。同时辅助主治医师调试超声刀。手术期间,巡回护士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熟悉手术步骤,提前将手术中需用的切割吻合高值物资备齐并与医生及时核对开启供手术台上使用。洗手护士严格执行肿瘤隔离技术,取标本时提供折叠式切口保护器(80-90/150)保护腹壁小切口及400ml标本袋,将全胃标本置入标本袋中,于套内牵引出袋内的病变组织。提醒医生解除气腹时应先关闭台下气腹机进气开关再排尽气体后拔出套管,避免“烟囱效应”引起的患者术后颈肩疼痛等不适的发生。④术后交接。手术结束及时为患者盖被保暖的同时提升手术间的温度,与苏醒室人员做好手术名称及各引流管道、生命体征等信息交接。⑤术后回访。于术后3天内至病房与手术患者或家属沟通,了解患者术后的引流及切口疼痛、恢复情况。咨询患者对此次手术的护理满意度及有无更好的意见或建议,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手术室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0.0分析统计值,(±s)表示计量资料,开展卡方检验;使用百分号代表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如果P<0.05则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
        参照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33.33%,观察组为88.89%(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最近几年,胃癌的发病率也来越高,且逐渐呈现出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产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当前,临床一般都是对胃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因为常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且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而近几年来,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以其出血量少、微创等优势在临床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护理技术也获得了一定进步[3]。
        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干预并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各项护理需求,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以及护理观念进行更新和完善。研究数据表明,在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给予其手术室优质护理不管是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是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手术风险[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其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参照组;且相比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相对较高,差异明显(P<0.05)。这说明在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手术室优质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并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鲁意迅, 邱兆岩, 谢天宇,等. 胃癌患者3D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疗效观察[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8, 39(9):53-57.
[2]赵翔宇, 宰守峰, 胡鹏蕴.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分析[J]. 临床医学, 2018, 38(11):66-68.
[3]沈云赋, 何永生, 周萃阶,等. 不同手术方式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超重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 24(9):1003-1006.
[4]冯志刚, 杨雨民. 胃癌患者微创全胃切除的手术效果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 2018, 24(7):5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