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1医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自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高血压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8例,上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盲选法分为常规组(n=44)、干预组(n=44),常规组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睡眠护理干预,两组对比指标:睡眠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组睡眠时间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护理满意率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需要在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睡眠干预护理,改善睡眠质量,患者对于护理评价更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血压具有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特点,能够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对家庭与国家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高脂血症史、高血糖史、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年龄是高血压致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因为躯体健康状况不佳、机体功能老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等因素的影响,属于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和重点防治对象,患病率为43.10%~50.20%,远远高于18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约为22.80%)。传统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降压药物、低钾饮食,增加运动、减少肥胖,避免吸烟和大量饮酒,调查显示,睡眠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睡眠时间不足,常伴有血压波动增大,头晕、头痛等症状,增加了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并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潜在风险。长期过度的精神压力,能够影响机体内部平衡,导致血压持续性升高和心率加快,是高血压致病及维持的心理因素,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进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高血压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8例,上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盲选法分为常规组(n=44)、干预组(n=44),常规组由男24例,女20例,年龄62~88岁,平均(75.76±16.76)岁;干预组由男23例,女21例,年龄61~88岁,平均(74.87±17.11)岁。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治疗期间给予基础护理,严格按照治疗要求分发药物,定期进行血压测量。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制定饮食计划,限制盐类和脂肪的摄入,健康饮食。对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
干预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
(1)在住院治疗期间注意病房环境的舒适整洁,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降低声音、嗅觉等不良刺激。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夜间不必留有看护,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对于打鼾患者可安排单独病房。护理人员夜间7点以后要做到说话轻、开关门窗轻、护理操作轻,禁止大声喧哗,为患者提供更加安静的治疗环境。对于患者的治疗措施,例如一些检查、测量血压等尽量安排在白天,防止夜间患者被打扰后无法入睡。
(2)睡眠障碍干预。逐一针对老年神经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方案。a.用药管理。b.噪声控制。c.环境管理。d.心理干预。
(3)持续质量改进。定期与老年住院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近期睡眠质量变化及其对神经内科病房环境、治疗管理等的意见,依据上述信息拟定干预方案,将其纳入神经内科护理方案中,以促进护理质量及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
(4)如患者存在严重睡眠障碍,需要给予药物干预,分析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对于入睡困难或者上半夜易清醒患者给予半酒石酸唑吡坦,对于下半夜易惊醒患者给予舒乐安定,药物使用期间需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等问题,监控药物使用后患者反应。
1.3观察指标
首先,分析两组睡眠质量,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PSQI(匹兹堡失眠质量)评分如果超过15分表示存在睡眠障碍)。其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率,设计问卷调查表格,确定护理满意度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常规组,详见表1。
表1分析两组睡眠质量(x±s)
.png)
3讨论
本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在睡眠状况、失控感得分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部分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影响睡眠的副作用,而且疾病导致的头痛、胸闷、心悸等生理反应会干扰睡眠的正常昼夜节律,加之患者往往个性过强,容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情绪反应,易怒、忧思过重及沉重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了焦虑、抑郁等内心感受,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反之,长期的睡眠质量不佳,易产生烦躁、易激动、疲劳等不良身心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动兴奋,导致血压异常波动或升高,不利于血压的有效控制。老年人躯体器官衰退,免疫力下降,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在疗效缓慢、反复发作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威胁到对健康及生活的控制感,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需要改善饮食习惯,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定期测量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控制感的缺失。而且对于无退休金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终身服用药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剧了不可控感。
高血压具有病程时间长、疗效缓慢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大多数老年人受躯体健康状况的影响,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持续的医药费用支出,对于没有退休金、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而言,增加了家庭负担,强化了“累赘感”、“无用感”,造成负性情绪的积累,影响到睡眠。相比于农民、个体户,退休前职业为干部的老年人,有着稳定的经济来源以及医疗保险,对治疗费用的担心较少,能够投入更多精力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选择疗效相对较好,副作用较少的药物,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增强治疗信心和积极性,降低精神心理压力,促进睡眠的改善。
上文数据分析中,干预组睡眠时间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护理满意率评价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对睡眠进行干预,在日常护理中保持足够的安静,为患者通过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患者可快速入睡,以缩短入睡时间。对患者睡眠周期进行干预,合理安排白天、夜间的睡眠时间,可保证患者夜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药物配合干预,不同类型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不同药物,并对药物使用后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4结论
综上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需要在治疗期间配合相应的睡眠干预护理,改善睡眠质量,患者对于护理评价更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中元,温雅静.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52-54.
[2]邝姗.用右佐匹克隆对中老年女性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5):135-136.
[3]杨平,蒋玲霞,刘志强,等.睡眠质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8(6):32-34.
[4]方华,王娜,张高峰,等.上海市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17,24(3):451-454.
[5]薛卫红,杨静芳,王瑛.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29-1732.
[6]张晶,张华,刘芳勋,等.清肝降压胶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人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1):47-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