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任虹
[导读]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
        任虹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天佑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4
         【摘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66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随机分为标准化急救护理的观察组(33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3例),观察护理质量及抢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评分高,抢救时间短,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抢救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标准化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效果

        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且复杂多变,患者自身承受较大压力,并且家属大多过度担心患者情况,进而加大医疗纠纷发生风险[1]。危重症患者主要急救场所就是急诊科,其急救护理质量对患者抢救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引起重视,为其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66例,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取我院急诊危重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7至74(52.18±4.27)岁,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26至75(51.37±4.11)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操作。
        观察组:①建立急救护理小组,推选组长,主要职责为负责急救护理工作,并且对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评估,协调辅助检查,并且协助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操作,而且能较好的应对各种危机情况。②接到急救电话后马上出发,途中电话联系患者身边人员了解患者情况,到达现场后快速观察患者情况,并且进行小现场救治,并尽快转运至医院。③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分诊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判断患者病情是否轻重缓急,分为危急症患者与急重症患者,前者主要有大出血、心律失常等,后者有严重创伤、怀疑心肌梗死等。②护理人员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监测结果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并且准备好各类急救药及物品,采集各项血标本。针对存在肾衰、心衰的患者,需对其输液量进行有效控制,输液速度需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进行调整。③做好心电监护,及时清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并且积极吸氧,协助做好气管插管。针对存在创口出血的患者,需积极进行伤口包扎,并观察生命体征。④需紧急手术者应做好术前准备直接送入手术室进行治疗。如果患者需住院治疗,需通知转入病区,并且对患者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同时,安排相关人员陪同转运,送达病区后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共4个方面,各100分,评分高即护理质量好;抢救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专业能力(89.85±3.76)分,护理效率(90.47±2.74)分,工作态度(91.28±3.18)分,护理熟练度(92.38±3.5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抢救时间对比
        观察组抢救时间(22.74±1.36)min,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视及时性及有效性,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抢救流程,否则会延误患者治疗,影响抢救效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手段有利于其急救成功率的提高[3]。近年来,一般的抢救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因此,需为患者选择更为有效的急救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专业能力(89.85±3.76)分,护理效率(90.47±2.74)分,工作态度(91.28±3.18)分,护理熟练度(92.38±3.5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22.74±1.36)min,少于对照组,P<0.05。传统急救护理下,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如护理人员工作目的不明确、不能熟练了解护理流程等,进而对抢救效率造成影响。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改进,发现标准化急救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对其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4]。该护理模式标准为现代化护理,并且辅以护理程序,以整体性的护理思维,系统性的整合临床急救护理及基本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并且标准化急救护理提高了急救工作的程序化及规范化,明确护理人员职责,提高半段能力,使其主动地解决问题,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精准的评估,使其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突发问题时也能做好有条不紊,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5]。同时,该护理模式大大避免了由于分工不明确而导致护理差错及护理效率低等情况。
        所以,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抢救时间,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秋杰.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82-283.
[2]张会文,李海燕,朱福君,等.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347-347.
[3]张小英,于向英.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7):170-171.
[4]曾萍.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3):156-157.
[5]陈有玺.抢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