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价值。方法:将已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措施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40例脑梗塞患者,对其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康复情况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价值体会
脑梗塞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传统护理方法尚有不足,无法对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产生利好影响,故现代化护理模式应当立足脑梗塞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方案[2],通过早期介入方式抓住治疗护理时机,从而有效促进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故本文将对早期护理干预进行分析,重点判断其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根据措施实施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区间(69-79)岁,平均年龄(74.56±3.41)岁,病程区间(2-5)年,平均病程(3.13±1.11)年;观察组40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区间(64-80)岁,平均年龄(74.53±3.39)岁,病程区间(2-5)年,平均病程(3.14±1.08)年。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会对后续的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故具有对比分析价值。
筛选标准:(1)患者确诊患有脑梗塞,无漏诊、误诊情况。(2)患者及其家属(主要是直系亲属)对本次试验知情且自愿参与,参与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2)不愿配合的患者。(3)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知识宣教、体征监测、用药指导以及其他基础性护理工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首先需成立专业的早期护理干预小组,跟踪监护患者的病情,据此开会讨论并制定科学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1)早期运动指导训练:初期针对不能下床运动的患者制定简单运动训练项目,例如屈曲肘关节训练、翻身训练、抬腿训练等,但需十分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切忌患者出现肌肉劳损情况。(2)早期干预训练: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行走、站立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大运动量并延长运动时间,同样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运动情况,如出现头晕、四肢抖动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3)失语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咀嚼训练,从伸缩舌头开始进行简单的单音节发音,此过程务求耐心细致,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从易到难坚持训练。(4)心理护理:患者在训练中感到无助、痛苦,会产生诸多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采取言语鼓励、亲情安慰、成功案例介绍等方式激发其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统计语言功能康复情况,采用北京医院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语言功能越好。(2)统计肢体功能康复情况,采用Barthel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包括优(>60分)、良(41分-60分)、差(≤40分)几个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语言功能康复情况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均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语言功能康复情况评价
护理前,两组的语言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2.2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评价
护理前,两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耐心细致的治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都是促进脑梗塞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的必要医学措施[3],所以,关于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的研究至今仍是医学界的主要课题[4]。早期护理干预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5],立足早期运动指导训练、早期干预训练、失语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护理效果[6]。具体来说:早期护理干预从肢体训练和语言训练两方面入手,辅以心理疏导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从而通过早期介入,循序渐进提升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从而有效促进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7]。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相较两组,护理前两组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而护理后两组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脑梗塞患者来说,早期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更加科学有效,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价值巨大,值得推广使用[9]。
参考文献:
[1]吴男男,王畅,张小兰.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268.
[2]刘书姣.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103-104.
[3]车奇盈.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006(049):196.
[4]陈爽.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5):276-277.
[5]贺嘉,王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22):16-17.
[6]刘春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036(001):27-28.
[7]陈雅南.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017(001):244.
[8]许杨,慧静,朱海燕,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04(009):P.134-134.
[9]付文丽,梁汝刊,牟晓丹,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8,005(01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