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615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时间段中收治的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优质组,参照组共计45例,均开展常规护理,优质组共计45例,均开展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HAM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参照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高于优质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优质组为4.4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37±4.86)分和(94.75±2.91)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促进其神经恢复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并发症;生活质量;满意度
前言
老年性脑梗死是指在老年群体中发生脑梗死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等,发病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为语言含糊不清、半身不遂以及嘴眼歪斜等,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还会严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2]。目前较多研究[3]表明,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在其治疗期间给予科学完善的护理服务,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为进一步探讨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抽取了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时间段中收治的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时间段中收治的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优质组。参照组共计4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5:20;轻度以及中度梗死患者比例为23:22;年龄在65岁至79岁之间,平均(71.83±4.62)岁。优质组共计45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4:21;轻度以及中度梗死患者比例为20:25;年龄在65岁至80岁之间,平均(71.88±4.61)岁。两组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均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体征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优质组均开展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环境干预: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其睡眠质量通常相对较差,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且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引导其他患者轻声交谈,家属尤其是小孩不要大声喧哗,确保患者休息不被打扰。②饮食干预: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指导患者饮食清淡、营养、蛋白质以及低脂肪为宜,可以适量多进食新鲜蔬果。③并发症护理:定期按摩患者患肢,以加快患肢局部血运,降低其发生关节僵硬以及压力性痤疮等并发症,同时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机体清洁工作,以防止患者发生尿潴留[4]。除此之外,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咳嗽排痰,对于无法自主排排痰者,可辅助其配合机械通气促进排痰,同时在痰液排出后,做好患者的口腔清洁工作。④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根据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通,同时积极为其介绍临床治疗成功案例,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治疗自信心以及康复信心。⑤康复训练: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在合适时机指导患者尽早进行适量的机体功能训练,并且告知其训练的目的意义,以提高其训练积极性,早期可以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适量的翻身以及肢体伸展等动作,后期根据其训练情况以及康复情况,可以指导其下地行走或者是进行爬楼梯训练等,以不断提高患者的机体运动功能[5]。
1.3观察指标
①以NIHSS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低者为佳。②以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评分低者为佳。③以HAMA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评分低者为佳。④以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评分高者为佳。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实验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代表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参照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高于优质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s,分)
2.2 组间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所示,参照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优质组为4.4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参照组和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37±4.86)分和(94.75±2.91)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3,P=0.000)。
3讨论
脑梗死为老年群体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和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运动锻炼的缺乏等均存在密切的关系。脑梗死发病后,病情进展通常比较急骤,在发病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仅表现为头晕以及无力等临床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加重,其脑部血液供应严重不足,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失语、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智力障碍等状况,严重者甚至容易导致患者发生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由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其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容易影响其康复进程,因此在其治疗期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服务对其康复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高于优质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参照组和优质组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7.78%和4.4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更有利于降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优质护理的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通过环境干预可以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而并发症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饮食干预确保患者机体营养供给充足,为其后期康复带来良好的身体基础,心理干预可以及时疏通患者消极心理,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效果,而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患者治疗情况以及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康复训练,从而加快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可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促进其神经恢复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玲,盛玉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6):35-38.?
[2]张海燕, 赵艳婷, 陈雅楠, 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5):223-224.
[3]唐月. 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2):632-633.
[4]黄艳丽.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2(5):139-141.?
[5]徐小梅.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5):2059-2060.?
作者简介:
吴娟:女,汉族,1986年生,河南许昌,郑州大学
工作单位: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