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殷彩庆 景亚萍 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殷彩庆  景亚萍 通讯作者
        陕西省中医医院    陕西    710003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3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37∶36),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分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例、21例,总有效率达到94.60%,优于对照组的69.44%,P值<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关键词:康复护理;颈椎病;康复效果

        0.前言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探明,且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病因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均由颈椎骨性或软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诱发[1]。在给予患者药物干预的常规治疗前提下,联合康复护理措施的模式已经较为常见。本研究围绕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而展开,现将有关结果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综述
        本院骨科、脊柱外科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共收治颈椎病患者73例,将之作为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借助CT等影像学针对设备,结合临床表征,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2)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解,判定其属于颈椎病的好发人群;(3)对本研究予以认同,自愿全程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2)对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治疗颈椎病常用药物存在应激过敏反应现象的患者;(3)患有精神类疾病,思维意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的患者;(4)对本研究持有抵触情绪,无法全程良好配合的患者。
        采用随机单盲纳入的方式,对73例患者进行分组,具体情况为:
        (1)观察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在36~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4±2.31)岁;疾病分类情况为:神经根型24例,脊髓型2例,交感神经型7例,椎动脉型4例;最短病程8个月,最长病程5年,平均病程(2.34±0.85)年;
        (2)对照组: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在3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84±2.23)岁;疾病分类情况为:神经根型22例,脊髓型3例,交感神经型5例,椎动脉型6例;最短病程7个月,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2.42±0.91)年。
        综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病程情况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可以正常开展。
1.2研究方法简析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颈椎病护理,包含科普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缓慢扭动头部,避免骤然起身,适当锻炼等),记录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等。在此基础上,额外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情况如下:
        (1)综合医学、社会、教育、职业等多重因素后,指导颈椎病患者开展训练及在训练,减轻病痛造成的不变,尽量提升其活动能力,使其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并无障碍参与社会活动等。
        (2)在一般性的基础护理基础上,工作组需充分应用多种专业的护理技术,帮助颈椎病患者恢复残余机能,并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本院针对部分重度颈椎病患者,提供了如下精心护理服务:①控制力度,对患者的颈椎等部位进行按摩,达到刺激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的目的,并使患者感受到生理、心理双层面的舒适,帮助其恢复精力;②部分患者上肢无力,无法有效进行面部及身体清洁,故我院护士帮助其整理病容,擦拭身体、消除不良气味,预防褥疮及交叉感染,并给予患者信心,使其感受到“被尊重”;③注重对患者机体姿势的调整及控制,如睡眠之前,严格检查枕头的高度及柔软度,避免颈部神经遭到压迫,指导患者保持合理的睡眠体位,使头部处于“自然仰伸”的状态,双腿膝盖关节保持自然弯曲,进而达到缓解疲劳、放松全身肌肉、提升睡眠质量的目的。
        (3)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护理人员影响患者本人及家属普及颈部肌肉功能训练的科学步骤,如头部缓慢放低,逐渐贴合胸部,达到拉伸颈椎骨的目的;之后缓慢抬起至常规高度,并逐渐向后仰等。上述所有锻炼项目必须维持缓慢的速度,注重对力度的控制。为了避免出现损伤,护士在引导过程中,需提供有效保护,使患者放心。
1.3观察指标界定
        分以下三项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比对分析,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1)显效:基于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提升跨度超过30分,且颈椎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完全消失;
        (2)有效:SAS及SDS评分提升跨度在15~29分之间,颈椎肌肉功能有所改善,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SAS及SDS评分提升跨度在14分以下,甚至进一步降低,颈椎肌肉功能无任何改善,症状未能缓解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分组例数-无效例数)/分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例、21例,总有效率达到94.60%,优于对照组的69.44%,P值<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综合讨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其附属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性推行改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及体征[1]。受颈椎病的影响,患者的头部供血会明显不足,故常伴有颈肩部、颈后部酸痛、上肢疼痛麻木无力、手动作笨拙、扭头顿生天旋地转感觉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很可能逐渐出现视力及吞咽功能障碍,甚至引发瘫痪。该病的好发人群为睡眠姿势长期不正确者、长时间低头工作者,或是头颈部遭受过外部创伤、患有炎症、先天性畸形颈椎者[3]。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护理,重点在于全面比对系统性的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康复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小珍.综合康复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5):102+114.
[2]刘冬凤,黄九生,肖碧青,等.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对颈椎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2):138-139.
[3]王宇.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运动疗法的临床意义[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