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4期   作者:杨秀清
[导读]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杨秀清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6例骨科疾病患者平均纳入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静脉血栓和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22.92%),统计学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科患者护理中,既通过预见性服务降低患者并发症,保证其安全性,又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orthopedic nursing.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care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whil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venous thrombosis and pressure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6.25%)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2.92%).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pply predictive care to the care of orthopedic patients, reduce patient complications through predictive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orthopedic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骨科患者治疗期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负面心理,抗拒或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影响恢复效果。为此,临床中应采用相应护理措施,提早加强干预与控制,降低负面因素对患者影响。将我院收治的96例骨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探讨其实施方式及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入院收治的96例骨科患者作为护理管理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对于全部患者进行分组,并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36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45.3±3.6)岁,疾病类型:骨折22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颈椎病6例,其他疾病5例;观察组:男35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45.2±3.3)岁,疾病类型:骨折21例,腰椎间盘突出14例,颈椎病7例,其他疾病6例。经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为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含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通过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式、用药类型以及护理措施等,对术后患者必要时给予患者药物止痛,为患者提供舒适住院环境。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1)患者评估:通过调查问卷和临床观察等方式,掌握患者人口学信息、疾病状况、身体状况、心理情绪、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等。(2)心理护理: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未出现心理问题患者借助成功案例等方式,提升治疗信心,对已出现负面情绪患者为防止更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配合家人支持鼓励,消除负面情绪,维持健康心态。(3)健康指导:治疗前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并认识治疗和管理方式,以及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说明相关措施实施原因,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及配合能力,治疗后再次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4)疼痛护理:告知患者疼痛对其影响,并指导其缓解疼痛有效措施,必要时应给予患者镇痛处理。(5)并发症预防:如对下肢静脉方面并发症护理中,应抬高双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注意保暖。以此减少寒冷引发的肌肉痉挛。(6)恢复训练:及早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先通过按摩放松肌肉,再根据肢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关节屈伸、抬高退练习等。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量表简表”[1],从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四个维度进行评分。
(2)观察两组护理后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感染和便秘几项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法,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观察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2%(P<0.05),详见表2。

3讨论
        骨科患者类型多样且病因复杂,部分患者治疗期间甚至需要长期卧床,导致多种风险和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恢复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为加速患者恢复,降低不良影响,应采用适合护理方式提早进行风险控制,降低风险因素对患者影响,从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其恢复速度[2]。
        本次对骨科患者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环境与社会几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感染以及便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对骨科患者护理中,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针对性和预见性处理,有提升对患者恢复过程中不良因素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护理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作用,而实施预见性护理后通过对多种风险性因素进行预见性和针对性处理,利于提升医院护理水平,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芳.预见性护理预防骨科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8):171-172.
[2]蒙健美.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2):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