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盼
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神经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2
【摘要】目的:分析时间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脑梗塞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参照组46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46例患者予以时间护理,对比两组FMA评分、QOL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后FMA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时间护理可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时间护理;脑梗塞;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塞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组织缺氧、缺血、坏死[1]。脑梗塞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具有起病急骤、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具体表现为步态不稳、偏身感觉减退、肢体偏瘫、头痛、头晕等,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时间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基于时间理论,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住院治疗的92例脑梗塞患者,已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单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实验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在46-79岁,平均(62.52±5.47)岁;病程在3-10d,平均(6.32±1.74)d。参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在48-78岁,平均(62.47±5.37)岁;病程在4-9d,平均(6.38±1.68)d。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护士加强患者病情观察,每日做好通风、消毒工作,定期更换被褥、床单,确保皮肤干燥、清洁,每次排便之后,应及时清洗会阴及肛周部,定期协助患者翻身。
实验组:①发病10h内神经损伤性症状过于密集,发病6-24h内发生脑水肿的概率极高,期间应加强对患者心率、血压值、血糖值监测,晚9:00至次日5:00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②每日早6:00-8:00,口服药物,如果每日用药次数是2次,则分为早6:00,晚10:00,如果每日用药次数是3次,则分为早6:00,午3:00,晚10:00。③脑梗塞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护士应指导患者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每日分为4-5餐,从半流质过渡到流质,早餐、晚餐之前应饮用1杯温开水,帮助稀释食物,促进胃肠蠕动,食物可选择维生素、纤维素含量丰富、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④每日健康宣教时间选择在早9:00-11:00,因为该阶段是大脑较为活跃的阶段,可增强宣教效果。心理宣教时间选择在晚7:00-9:00,因为该阶段患者心理消极情绪普遍较重,通过鼓励、沟通等方式可予以患者足够的情感支持。⑤每日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在早6:00-8:00,午2:00-4:00,晚7:00-9:00,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康复锻炼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两组护理效果评价时间均为护理2周后,观察指标包括:(1)FMA评分:总分是100分,上肢占66分,下肢占34分,肢体功能、分值为正相关性[2]。(2)QOL(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包括情绪、身体、社会、角色以及总体生活质量五项,生活质量、分值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FMA评分、QOL评分),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以“”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FMA评分对比结果
护理前比较两组FMA评分,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png)
2.2 QOL评分对比结果
护理前比较两组QOL评分,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脑梗塞患者在患病之后由于长期性卧床,肢体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减弱,局部组织如果长期受压,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机体恢复。据不完全统计:将近80%的脑梗塞患者存在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加重了社会、家庭负担[3]。常规护理盲目性、随意性较强,以被动执行医嘱为主,整体干预效果较差。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后FMA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时间护理应用于脑梗塞护理中效果理想。分析如下:时间护理将时间护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严格制定每项护理对策的最佳实施时间段,确保护理干预效果最大化。时间护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人体血压变化规律等,严格规定了每日的用药时间,确保服用药物不影响、不叠加,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最大化。时间护理干预下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均与午睡、晚睡的时间错开,在保证心理教育、康复锻炼效果的前提下,避免影响患者睡眠。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采纳时间护理,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预后普遍较高。
参考文献
[1]孙慧敏.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5):618-620.
[2]张秋红.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3):162-163.
[3]彭秀丽.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及情绪改善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