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亮
连云港市正方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软土路基施工质量,需要运用软土路基技术来进行相应处理,最大程度上的防止导致道路的变形以及沉降等各种问题。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实际的施工情况,深入分析软土路基实际施工情况,按照施工技术的特点,合理的应用软土路基技术,进而确保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整体质量。基于此,以下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究
引言
市政道路工程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人们对于市政工程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但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建筑项目,在其具体开展过程中往往可能会由于软土路基等特殊情况而导致其质量大打折扣。这无论对于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还是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都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分析,从而确保其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各种变形、坍塌、裂缝等问题,推动整个城市的良性健康发展。
1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含水量和土粒的间隙比较大,原因在于软土是由含水量相对较高的土粒所组成,所以具备较大流动性,然而强度以及抗压能力相对较低。随着时间不断地推移,软土会不断地下沉,在下沉之后软土层逐渐的变薄,强度进一步的提升,路面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下沉,进而导致路面存在不平稳想象。尽管道路施工工程当中的软土路基处理对施工工期没有影响,然而倘若没有科学处理,就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软土路基处理不当就会减短路面基层的有效使用寿命,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在路面受到了长时间的挤压的时候,一定程度上会将路基土挤压在软土层中,使其无法达到市政道路相关要求。若出现强降雨等现象时就会严重的损害到道路边坡,对边坡整体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国家对软土路基科学处理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的留意。路基上受到了各种不同荷载力可以导致不均匀性的下沉问题,导致稳定性受到影响,严重的影响到软土路基的施工建设。
2软基处理不当引起的各种问题
2.1路面沉降
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处理不当,未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这不仅会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在市政道路工程竣工后,也难以满足车辆出行要求。此外,在处理市政道路路基过程中,若选择的材料与要求不符,或者处理软土地基效果差,这会降低路基在具体应用期间的承载性,车辆在市政道路上行驶时容易发生变形,情况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2软土路基缺乏稳定性
软土路基具有孔隙多、含水量高的特点,所以软土路基在稳定性上面临很大问题。软土路基的稳定性不太好,强度也比较低,因此软土路基不仅仅是中间部分容易出现陷落情况,其边缘也容易因为雨水的大量冲刷而发生一定的坍塌。这种情况大大影响了道路的使用情况,并且此类问题经常成为道路问题中的常见问题。所以施工团队在设计软土路基道路建设时,绝对不能忽略对于道路边缘工程的加固,以免道路受到损坏,影响市政的正常运行。
2.3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间,若施工人员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对软土路基进行科学处理,这会使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出现过大孔隙,从而会发生不均匀沉降问题。除此之外,市政道路工程在具体应用期间,会出现不均匀沉降,这容易导致路面发生裂缝问题,这会导致车辆在行驶期间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造成严重影响,会对城市的交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碎石桩处理技术的应用
软土路基的相关施工技术当中,碎石桩处理技术属于传统的一项处理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处理效果,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作业当中有大量的应用。当实际的工程当中,应用碎石桩处理技术时,就是利用了振动以及冲击等方式,在软土路基外表面当中造成大量孔洞,随后在孔洞当中装填碎石,并且用粘接剂进行相应的加固操作,以此来提升软土路基整体粘合程度,确保路基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3.2预压砂井
在社区道路建设中处理软土时,技术专家必须引入一种预压砂井的方法,并使用排水系统和压力系统来确保土壤的硬化和压实。主要目标是在压实区及时清除表层土壤和植被,然后铺设一层袋装沙井并和塑料排水板垂直向下插入,可以为路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另外,还要在沙垫层上施加密封膜,并添加气压高达80kPa的气压泵。这种加固方法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加固面积有限,不适用于流变性很强的土壤。
3.3回填土施工技术
回填土施工技术是一种置换作用中涉及的施工技术。回填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软土路基中松软的土质进行铲除,等软土移除后再回填成强度比较高的类似砂石、矿渣、素土等等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需要具有这种高强度特点,还应具有稳定性以及无腐蚀性的特性。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低洼地段工程的实施,能够有效保证软土路基的变形情况,保证道路的稳定性,保证市政人民在使用上的安全性。技术需要施工队员根据施工的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操作。在一般的铺路建筑过程中,需要土层厚底在40cm以下才能进行一次碾压,并且在满足压实度大于90%时才可以进行写一个阶段的填筑计划。而且,为了满足施工的一般要求,施工队需要来回的碾压8次才能够达到。并且施工队在选取材料的时候应当保证材料的抗压缩性,保证材料能够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冻土土质等。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工期短、效果好的特点,所以这种方法技术在应用上十分广泛。
3.4置换技术
表面处理技术通常仅应用于道路表面,不能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应考虑其他维护软土地基和保证设施长期使用的处理方法。在多年的实践中,相关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可以有效提高道路承载能力的替代方法,并且其耐久性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明。所谓的软土置换技术,是指将原软弱的材料替换为具有较高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并经过严格处理之后的材料,从而提高了整个基础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并降低了出现塌陷和变形的风险。在进行置换时,通常缓冲层的厚度应大于50厘米,但最大厚度不得超过30厘米。此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替代品是沙子、砾石和其他高强度材料,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材料更换后的压实性。置换处理通常包括两种处理方法,其中一种称为人工置换,即主要使用手动开挖技术置换土壤的方法,另一种称为强制置换,即通过机械手段置换土壤。
结束语
在对市政工程中的道路桥梁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分析和实施,通过对其展开相关实验分析,找出符合路基状况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应对,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因为市政道路工程相对复杂特殊,所应用到的软土地基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一定要结合不同的施工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符合要求的地基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工程质量,不断延长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周期,以此来推动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晓峰.关于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4):159-160.
[2]张庆生.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3):248+250.
[3]张翰强.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186.
[4]施文金.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2):143-144.
[5]王平.基于软土路基的市政道路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居业,2018(09):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