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良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水工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工建筑本身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因而对水工建筑工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为确保水工建筑工程充分发挥其基建及各方面功能,就需要对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本文将围绕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引言:水工建筑的本质是借助相应的建筑物实现对水资源的调控与管理,从而满足人们对水资源、航道及其他各方面应用需求。当前水资源的应用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水,还包括对各种洪涝灾害的防控,而水运也在我国交通运输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就使得水工建筑的重要性被大幅强调,其突出贡献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水工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与要点是很多的,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学、结构学、水文学、水利勘测等各方面内容,这也就使得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情况[1],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对其施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才能保证水工建筑工程满足社会的需求。
1.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水工建筑在我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整体上来看南方多过北方,这与南方水资源较北方更多有直接关系。由于北方多为大河大江,因此水工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更大。由于南北方及偏远地区的水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其相应水工建筑工程必须进行施工管理方面的创新,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符合当地发展需求。
1.1满足企业制度需求
水工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极大的施工任务量,同时由于涉及行业及内容众多,单次施工任务正式开始前,往往需要有关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本身的科学化及合理化水准,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施工的具体流程,确保工程质量能够达到相应标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工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措施的出现也使得水工工程传统管理理念愈发表现出其局限性,在管理工作实际落实阶段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无法保证施工管理的效果,也对水工建筑工程的发展造成了制约[2]。这就意味着水工建筑相关企业需要仔细审视现代经济市场环境,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来为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可靠支持,进一步提升管理制度及规范的可行性与科学性。由此可见,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水工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1.2满足建材市场发展需求
随着建筑行业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各类型建材厂商大量出现,但其数量的大幅上升在建筑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买方市场,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普遍存在恶意压价、过度竞争、低价中标等不良竞争现象,在合同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平等、不合理内容,这对建材厂商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水工建筑施工会用到大量的新型材料,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材料管理方法,各类型新型材料的安全性及性能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对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工程建筑与建材市场两相配合的协调性[3],同时也能使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提升材料的应用价值,并对市场中的不合理行为进行充分规范,促进整个行业及市场的健康发展。
1.3满足管理工作创新的需求
管理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其主要目的是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原理及工具,借助数学模型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控制管理的不确定性,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不同社会时期对管理的科学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近几年人性化这一概念的出现就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中。而为使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就需要不断将先进的科学知识与理论应用在施工管理工作中,推动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使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转化,从而提升水工建筑工程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1.4满足社会进步需求
时代与社会前进的永恒主题就是创新。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水工建筑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只有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在各项工作上满足社会需求,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生产力、运营、品牌效应的全面发展。结合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
2.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状
在过往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水工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不仅拥有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及手段,施工水平同样获得了长足的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与管理工作的缺失有直接联系[4]。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整体表现仍不理想,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施工管理模式上的不足
施工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是我国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管理方式依然是施工管理工作的主流,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工作合理性欠佳,施工管理整体效果因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而不能完全发挥。在具体内容上,相关施工材料的管理就不具备应有的灵活性,在管理手段及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从而导致施工材料管理工作无法为整个水工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支持,进而对水工建筑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同时造成消极影响。
2.2管理人员上的不足
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聘用尚未形成统一化的规范,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管理能力及技术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管理人员在这两方面能力上出现了严重不足,一些管理人员具备管理才能,但对水工建筑各项施工工艺、技术及材料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也不熟悉建筑项目内容,无法有效管理控制整个水工建筑工程;而另一些管理人员则是从优秀的施工人员中提拔而来,尽管对各种施工技术及工艺都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但在管理能力上却出现了明显欠缺,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5]。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可能造成严重的管理失误,从而导致整个水工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3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不足
水工建筑工程本身具备较高的复杂程度,因而其施工现场管理也会涉及到大量的内容与要点,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细微的纰漏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且必然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水准的下降。以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为例,水工建筑工程需要有效抵抗水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施工材料的复杂性上远超普通地表建筑工程,其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就更为繁复,因而也更容易导致各种管理问题的产生,因此施工材料管理工作必须引起相应的重视。
3.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3.1创新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念
要实现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第一步是要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从而使后续创新措施拥有思想上的指导。相关企业及工作人员应当正视理念在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做好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及管理思路上的创新与优化工作,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施工管理工作创新中秉持正确理念的指导,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与价值,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具体的方法上,施工管理理念的创新需要结合水工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通过分析与不同程度的调整,来确保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能够与施工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对施工状况形成有效的制约与控制,从而有效开展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工作[6]。同时在每个施工项目开始之前,都要重视对过往管理经验的整理,找出过去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研究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措施,对工程施工管理理念进行健全与完善。
3.2创新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
就水工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使得工程施工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造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施工管理模式及管理体制入手,推动这两者的改革与创新,以使创新后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提升水工建筑工程的可靠性与质量,推动整个水工建筑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从我国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获取经验,但需要坚持不能一味贪图盈利的原则,而是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工程的高效,并使之与工程整体的质量、成本及可靠性相协调。诚然企业最终的目的均是为了盈利,但只有在确保质量足够可靠的前提下,企业的行为才能获得认可[7]。此外,对于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具有针对性,做好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对于运行效率低下、科学性水准不足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应予以淘汰,推动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的高效化与高能化。在具体的做法上,首先需要对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并对导致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与调整,通过多方研究调查提升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其次对于水工建筑工程中的指标应当严格要求,确保各方面工作满足相应规范及指标,各施工材料最终成型的构件满足构件参数标准,另外还要使工程本身具备应有的灵活性,以使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
3.3创新组织结构与管理机构
水工建筑工程组织结构与管理机构的创新需注意其合理性,来使企业的管理职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确保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提升水工建筑施工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对项目管理机构及组织结构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设置,来使组织体系与结构具备相应的高效性,从而实现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对设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准备与组织工作,构建管理部门并完善其职能。该部门的构建是为了确保项目经理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进行直接指挥。除此之外在征得高层允许下,还可设置专业的部门并委任专人开展工作,避免多人指挥或其他高层干预等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对于水工建筑工程而言,组织结构与管理机构的创新能够有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并进一步作用于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使公司顺利适应不同的环境,并表现出足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而这对于保证系统级施工组织的合理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创新人才应用机制
在日常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正视工作人员能力欠缺的问题,做好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的市场观念、待遇等,并为员工提供培训与上升的渠道,从而使员工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对于员工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应予以相应的培训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员工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确保员工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始的同时也能够做好合同管理、计划管理及相关法律文献的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合同及条约中不平等的内容,避免不平等合同内容的存在影响到水工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工期,进一步提升水工建筑工程施工的可靠性与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结语:水工建筑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施工管理工作又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工期有直接关系,还能影响到企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的获取。因此对于水工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采取各方面措施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创新,以使创新后的施工管理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静.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1):80、82.
[2]许朝武.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低碳世界.2017,(31):137-138.
[3]李智宏.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2016,(2):42.
[4]郑定和.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8):259.
[5]余英.浅析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水能经济.2016,(13):113.
[6]周明江.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17,(9):88.
[7]申红.论述水工建筑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J].文摘版:工程技术(建筑).2016,(8):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