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5期   作者:关鹏娥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路面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道路通行车辆成为人们生活品质的基础性需求
        关鹏娥
        青海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81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路面工程建设越来越多。道路通行车辆成为人们生活品质的基础性需求,而这也对道路工程建设提供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此,文章分析研究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以期提高道路路面的平整性与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道路施工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高,行车舒适度高,工艺流程简单,造价合理,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施工单位,为促进沥青路面工程更好发挥作用,提高行车舒适度和工程质量,应采取有效措施,把握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加强工程质量控制。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未能严格遵循工艺流程,忽视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影响工程质量提升,容易诱发沉陷、裂缝等质量问题,降低工程建设效益。
        1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质量问题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分为纵向与横向裂缝两种。主要成因为:道路通车运营后,由于路基承载力不强,沥青混凝土面层会老化,降低结构抗裂能力,加之在车辆荷载影响下出现不均匀沉降,进而在道路产生裂缝。温差的影响也会导致裂缝产生。沥青混凝土结构内部与外部温差较大,在路表面会出现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结构承载力时也会形成裂缝。此外,道路沥青面层的底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形成拉应力,导致沥青层底面出现拉裂现象,进而形成块裂、龟裂,降低道路工程结构外形美观程度,甚至影响道路工程正常使用和运营。(2)车辙和坑槽。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车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水压力。道路工程通车运营后,随着车辆通行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高速行驶车辆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动水压力,导致沥青膜与集料分离并逐步消解集料间的黏结力,进而使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体。加之在降水影响下,雨水会渗透到沥青路面层以下,最终出现车辙、坑槽等质量问题。
        2沥青路面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沥青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受影响因素众多,例如,路面凹陷、水损坏、开裂、车辙等。路面开裂,大部分是由于超重、自然条件因素等造成。因此在施工中路面压实工序以及合理化的配合比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二者得到保证可以有效减少沥青路面开裂情况。至于路面车辙痕迹就要保证沥青路面耐高温能力强并且要保证沥青路面密实度。路面凹陷的根本原因在于下承层施工质量控制存在漏洞。路面水损坏主要是沥青泵吸作用、渗水所造成,具体表现为松散、脱皮等。由此可见,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在从整体性角度出发,严把各方面质量关,从根本上增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3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策略
        3.1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
        该工程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设计进行混合料拌和,将矿料充分烘干,然后才能投入拌和设备进行拌和,每盘混合料拌和时间控制在40s左右。拌和过程中,组织工作人员加强观测,检测混合料各项指标并及时调整,确保各种原材料添加质量准确。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在150~170℃之间,做好混合料检查工作,保证无离析、无结团现象。
        3.2沥青混凝土运输
        根据道路施工要求,将物料按照标准配合比,然后进行烘干处理,根据技术要求,标准化拌和流程。沥青混凝土物料拌和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物料结块、粗、细集料分离等问题的出现,由于长时间存放的拌和物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稳定性。在运输沥青混凝土物料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化的保护措施,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以确保物料混凝土的粘结性,确保后期工程施工质量稳定。


        3.3沥青混合料摊铺
        在沥青混合料正式铺摊之前,应将所铺设的路段的杂物等彻底清理干净,然后将足量的透层油铺设在施工路段上,保证路面上下层的黏结性。与此同时,还需在铺摊时实时检测和调整混合料的厚度。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松铺的厚度偏差维持在0~3mm以内。并且,在路段松铺完成之后,在尚未经过压实的情况下,施工人员不可随意进入踩踏,倘若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的方式来进行修补。如施工过程中遇到严重缺陷的情况,则需调整摊铺机或者改进摊铺工艺。
        3.4沥青路面碾压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工作完成后需要对路面进行碾压。首先进行两次碾压,根据技术标准由内向外进行碾压,或由低向高进行碾压。碾压重叠的厚度大约为汽车轮胎的二分之一;其次,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碾压的过程中,摊铺机与压路机需要保持在一个方向,避免因为沥青混合料在温度大幅下降时,对喷水次数过分依赖;最后,在进行碾压施工后,需要采用复压的方式来提升沥青路面的密实度,但复压温度需保持在120℃以上。
        3.5施工接缝处理
        在如今的城市主干路和快速公路的建造过程中,多采用热接缝来完成摊铺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因为采用冷接缝的方式来完成市政道路工程的接缝工作是会带来很大缺陷的,这值得引起市政道路工作者的注意。在进行横向切缝时,多采用和平縫方式和斜接缝方式,此二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筑工程的接缝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还需要多参考当地实际情况。
        3.6其他施工技术措施
        (1)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加强沥青、粗细集料、外加剂、石灰、水泥等原材料质量检测和验收,客观评定材料质量状况,保证符合施工要求,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施工。(2)严格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严格按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合理确定各种原材料添加量,开展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然后按要求添加混合料,做好拌和工作,保证混合料综合性能。(3)提高施工人员综合技术水平。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其胜任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安排材料和机械设备入场,做好机械设备调试工作,促进其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
        结语
        总的来讲,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道路的发展,而保证城市市政道路的新建与改造质量最重要的措施便是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力度、全面提升施工技术,最终有效改善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总体质量。同时,还需要有相应地技术人员来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做出全面的分析,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严格把控工艺和方法关。除此之外,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也应当加强对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管理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施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以便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效果,保证道路运营过程中行车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参考文献
        [1]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标准化,2014(8):39-41.
        [2]肖启艳,李国太.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研究综述[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1-24.
        [3]何凯峰,马彦兵.橡胶沥青混凝土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9(6):37-39.
        [4]戴祎.环广西自行车赛道大修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18(7):87-91.
        [5]陈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2):269-270.
        [6]杨英硕.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检测技术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15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