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城市群建设与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5期   作者: 吕延昌 董泽先 赵涛
[导读] 黄河水资源作为黄河流域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越来越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吕延昌  董泽先 赵涛
        莘县黄河河务局 山东 莘县 252300
        摘  要: 黄河水资源作为黄河流域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越来越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黄河水资源在山东沿黄城市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中所占比重影响,山东黄河在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纽带(支撑)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黄河水资源协调管理措施;旨在推动山东沿黄城市化进程、城市群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 山东黄河   城市群   水资源   利用  保护
        城市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载体、经济增长的主体和鲜活的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将中心城市与辐射城市集合在一起,则形成经济紧密联系、产业分工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相互影响,构成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群(经济圈)。
        水资源作为城市群构成的生命载体,是制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城市间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可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山东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1 山东黄河水资源概况及利用情况
1.1山东黄河水资源概况
        山东黄河全长628km,流域面积1.83万km2,自菏泽市东明县进入山东省,至垦利县注入渤海湾,不仅为沿途的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26个县(市、区)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也能通过引黄水利工程向青岛、潍坊、胶东等地区补给大量的水源,全省共有13市、115县(市、区)使用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作为山东省主要的客水资源,是山东沿黄地区经济振兴的命脉,2015年全省用水总量为212.77亿m3,引用黄河水70.22亿m3,占用水总量的33%左右;2018年山东省引用黄河水量60.35亿m3,占全省总供水量28.37%;2019年山东黄河水配额为75.21亿m3。近10年,年均引用黄河水量67亿m3,约占全省总供水量30%以上,山东每年用水有1/3来自黄河。
1.2 工农业及城市用水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
1.2.1农业用水
        山东基本农田有1亿万亩,全省引黄河水多数用于农业灌溉,设计灌溉面积40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3261.8万亩,覆盖率近33%;其中全省设计灌溉面积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有37处,每年3~6月份农业灌溉高峰期引黄用水量可达全省全年60%以上。
1.2.2城市生活用水
        山东沿黄生活用水年均2.6亿m3,解决了沿黄573万人饮水,为天津、河北以及青岛1705万人提供急需生活用水。
        近年来,非农业用水开始增多,2016年非农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2017年超越,2018年保持了超越的数据。从用水关系上,也证明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同时也印证了黄河水资源在支撑黄河山东段沿岸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1.2.3工业用水
        山东省以黄河水为水源地的大中型工业项目有29家,多年平均用水量为2.78亿m3。根据黄委有关部门测算,黄河水对工业项目GDP影响未211元/m3,据此测算,山东黄河水资源年均对沿黄工业GDP影响量达1200亿元左右。
1.3山东黄河取水许可总量
        为落实区域总量控制目标,2010年2月,经省政府同意,山东省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联合印发《山东境内黄河及所属支流水量分配暨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将70亿m3黄河水亮指标细化分解到了14个市。

2. 黄河水资源与山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纽带(支撑)关系
2.1山东省供用水情况分析
山东省水资源总量在220亿m3上下,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1]
        根据2009年~2018年统计数据,年均供水量与用水量持平,达到216.97亿m3;10年间供水及用水总量呈波形变化,主要是受季节性干旱及雨涝有关。其中农业用水随着喷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呈下降趋势;而伴随着城市高速建设,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则呈上升趋势。[2]


2.2城市群核心城市使用黄河水资源情况
        城市用水以济南为例,常年引黄指标为5.68亿m3,根据黄河上游水库“丰增枯减”原则调度,2019年济南的引黄指标为6.91亿m3。2015年~2018年济南的总调水量分别为7.199亿m3、6.487亿m3,6.028亿m3、7.225亿m3。除了济南黄河沿线315万亩农田灌溉,黄河水还是济南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济南城区每天用水量在100万m3左右,济南市的鹊山水库、玉清湖水库日供水在75~85万m3左右,承担了济南生活用水的八成。
   引黄济青工程运行30年来,累计向青岛市供水40.3亿m3,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2.3山东沿黄城市及其他城市使用黄河水资源情况
        引黄济胶工程2014年通水以来,累计向烟台、威海供水已达4.5亿m3,2018年为保障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供水安全,向胶东地区紧急调水2.47亿m3。
        在满足山东省城市用水的同时,黄河向京津冀地区供水,累计完成引黄济津84.16亿m3,引黄入冀71.66亿m3。
2.4沿黄城市经济占全省比值
        沿黄8市2009年~201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均值占全省45.63%。

        以上数据印证了黄河水资源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黄河水资源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协调管理
3.1黄河水资源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解决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要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强西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黄河水资源已成为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制约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如果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将影响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与收入增长,进而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统筹发展、综合利用黄河水资源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3]
3.2黄河水资源协调管理的可行性
        当前,城市群黄河水资源协调管理拥有便利条件;一是山东水资源供给条件丰富。预测规划年山东黄河可供水量将大致稳定在67—70亿m3区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供水量14.67亿m3;除黄河外地表水供水量为74.42亿m3;地下水供水量为84.67亿m3;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非常规可供水量为14.03亿m3[4]。二是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供水结构,加快推进水权转换方式,创新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开展黄河水资源协调管理,符合山东沿黄城市中心发展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方向。
3.3协调管理措施及对策
3.3.1城市群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城市群不同城市的水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进行黄河水取水许可的区域限批及联合审批,并对城市群各类用水户的用水计划进行统一调度、统一配额及调剂,从而实现以水定生产、以水定发展。
        统筹利用城市群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来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从而实现黄河水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的协调,保障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需求。
3.3.2城市群用水管理
        发挥水价杠杆作用,探索水权交易。扩大黄河水资源费征收范围,适当提高黄河水资源征收标准。根据人口规模配置水资源,根据人均GDP制定水价;加快建立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加价制度。对超计划引水通过水价杠杆进行调控;实现商业供水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调整第二、三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促进高耗水产业由水资源短缺城市向水资源充沛城市转移,或使用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增强社会节水意识,提高生活用水效率。
3.3.3城市群水污染防治
        加强黄河流域山东段共同治理,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改善城市群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探索开展污水排放权交易,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城市群联合减排,促进城市之间节水减污的竞争和相关产业发展。
        综合运用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措施,对黄河流域山东河段及引黄主渠段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特别要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黄河三角洲等重要湿地的水生态修复。
3.3.4协调管理机制
        建立黄河主管部门同城市群各城市人民政府关于黄河水资源综合调度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从保障城市群水资源安全的高度出发,统筹解决黄河水资源保障和区域发展问题,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限制作用,逐步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局面。
4. 结语
        山东黄河流域不仅将山东省内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连接在一起,还是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龙头;向北可对接京津冀城市群和雄安新区建设,向西与中原城市群连接,向南与长三角城市群连接,向东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圈,以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所以,其纽带(支撑)关系突出。
        山东沿黄中心城市和半岛城市群建设离不开黄河水资源,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合理用水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加强黄河水资源在各城市中功能、生态、经济、制度上的协调管理,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水利厅发布数据
[2] 2005-2015《山东统计年鉴》
[3] 城市群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协调管理刍议  2015.5 《中国水利》 尤国庆   杜娟娟
[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山东黄河供水影响调研报告(2017年).  李玉东  沙元杰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