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伟
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山东省济宁市2721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随着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加,力度逐年加大,但因受农村村庄点多面广、村民居住分散、群众环保意识的淡薄和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许多村庄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未经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生活污水的露天径流和地下渗透,易造成村庄周边土壤、水体污染,会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本文就农村生活污水存在问题及治理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污水;存在问题;治理途径
引言
近年来,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急剧增加,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影响了河流水质,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灌溉水质造成了威胁。
1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概况
所谓农村生活污水,就是农民生产生活中所排放的污水,包括洗浴、厕所、餐厨以及洗衣等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特点主要有:(1)大多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与重金属,含有一定量的磷与氮,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且水质水量随时间有较大的变化;(2)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且大多未设排水管网,具有较大的集中处理污水难度;(3)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比城市居民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水源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数量成倍增加。如洗衣机普及带来化学洗涤剂的普遍使用,使用过程中排出大量含磷的废水,并且这些废水在排放前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污染了农村的水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移,大量工业企业迁移到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但对其产生的污水缺乏有效的治理,农村河流成为废水的倾泻对象,并且农村中小型规模的畜禽养殖业治污设施不完备,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一起随意排放。另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冗余和化肥流失水也成为农村污水的主要来源。
2.2技术类型相对单一
目前农村污水处理方法常见的有集中湿地系统,这个系统在北方就很难推广,因为北方地区比较干旱,没有潮湿的外在环境,强力推行会造成投入资金过大,与当地的环境发展相违背,效果不明显。集中湿地系统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一般,导致农村粪便的处理效果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的意义不大。
2.3环保知识和意识缺乏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房产都属于自建房,由于农民自身的知识和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农民在建房时更加关注住房内部污水排放系统,而忽略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后产生的影响及后果。农村地区污水普遍随意排放到住宅周边田地,随水流运动进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体中氮、磷元素含量增加,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带来水体环境问题。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途径探析
3.1制定合理的农村污水处理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目前处于萌芽期,很多经验和技术都不足,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入先进的技术让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更加完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观念和思想,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制定符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实际情况的措施,将农村生产工作向着促进农民更加幸福的方向发展。
3.2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常态化可持续化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初期由政府负责运营维护,群众监督,逐步过渡到政府和用户以外的第三方负责。
通过专业机构运营和管护,专业公司负责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设立服务机构,负责设施的安装、检修和运营,保障运行效率和出水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建立参与机制,增强居民的理解和认同,让农村居民真正成为生活污水治理的主体。
3.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3.3.1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对于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来讲,其能够细分为自然湿地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两种。所谓的自然湿地主要指的是沼泽区域,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属于建立在自然生态原理技术上的使污水处理趋向工程化以及实用化的较为前沿的技术。通过把污水合理地排放至土壤往往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沼泽生植物的区域内,借助植物根系进行污水的有效净化,同时,有效的过滤,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处理的目的,该种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了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还有介质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使得污水处理的天然与人工处理有机结合的处理工艺。
3.3.2土地渗滤处理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最原始处理方式就是土地渗滤处理,即充分利用农村土壤微生物降解能力、吸收能力和植物吸收能力,实现净化污水的目的。土地渗滤处理技术有快速渗滤技术、慢速渗滤技术以及地表漫流技术的划分:(1)快速渗滤技术。该技术就是基于重力作用,使污水迅速渗透土壤中,土壤微生物分解截留在土壤中的悬浮有机物,以实现污水净化。快速渗滤技术是低耗、高效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在砂质土、砂土等渗透性良好的土壤中较为适用。(2)慢速渗滤技术。该技术就是土壤表面污水在投配至流经系统过程中,利用土壤微生物作物净化生活污水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技术在蒸发量小、渗水性良好的农村地区较为适用。(3)地表漫流技术。该技术是通过低压喷洒或者表面布水等方式投配生活污水至土地渗透性小与牧草坡度较低的坡面,确保在沿地表漫流期间污水能够被植物摄取蒸发,以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该技术在具有较低渗透性的黏土地区较为适用。
3.3.3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属于现阶段我国新农村污水处理方面采用最多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种类相对较多,并且不同工艺的优缺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工艺的选择,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带其经济因素。生物处理手段主要是采用风机等相关设施为污水进行氧气的输入,为生物菌种还有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利用其对污水内部的有机物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实现污水的有效净化。比如,SBR法,其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结合在一起,展开若干次的转换,从而不再需要污泥回流相关设施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处理成本;A20法能够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还有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同自然处理系统进行对比,生物处理法所消耗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对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抵抗力较强,对于建设区域的要求相对较低,在进行污水的处理过程相对较稳定,然而,其在进行基础建设的阶段还有运行维护方面所需要的资源,远超于自然处理系统。
3.4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科技创新力度
科技创新能够有力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提升。政府部门应鼓励各研究所、高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设备研发,改善化粪池、排水管网、过滤器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备的性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消除农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结语
农村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农村群众的各方努力。科学合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沈培发.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建材与装饰,2018,000(004):202-203.
[2]吴杰,童祯恭,刘占孟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环境保护,2019,42(4):58-60.
[3]黄幼钧,李生荣,徐建英.杭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000(00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