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6期   作者:严晓伦
[导读] 水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愈加频繁,相应的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严晓伦
        平度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山东平度266700
        摘要:水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活动愈加频繁,相应的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逐渐遭到破坏,这不仅让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让人身体健康和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方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省市年度治理管控任务,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
        引言
        农村环境整治的指导思想是政府主导,广泛参与。中央资金引导,市、县财政配套,鼓励农民投工投劳。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村庄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1.1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推动力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起环境问题,重工业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出现,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发展经济是十分必要的。对农村水域环境加大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农村提供绿色安全的蔬菜、粮食与牲畜产品,保障人们食品安全。
        1.2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其要求农村建立生态化且适宜居住的环境。因而,治理农村水域环境,利于为人们营造适宜的居住环境,保障居民生活安全与健康。治理农村环境,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动力。
        1.3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当前,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村是关键,其中农村环境问题更是难点,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都将会为城市建设埋下隐患,扩大城乡差距加剧矛盾。所以小康社会建设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体现广大人民自身利益,将科学发展观基础要求落实到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此外,农村环境治理中,树立良好生态文明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农村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污水处理模式与实际脱节
        目前,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散养畜禽废水是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的污水来源。因受地形地势、水资源利用、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大多数的山区农村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生活污水产生水量小、排放分散,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随地区和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总体规律表现为夏季较多、冬季较少。部分地区没有深刻理解国家“因地制宜、差别化治理”的目标要求,对水资源缺乏、水环境不敏感、污染问题不突出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也进行高标准设施建设,大大增加了前期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导致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无污水可以处理。
        2.2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项耗资很大的民生工程,一个村庄的污水处理投入的费用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目前,虽然中央和省对农村环保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各地区也出台了补助措施,但很多偏远地区仍得不到资金补助。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3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困难
        目前,大部份地区尚未出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拨付办法和标准,农村也没有征收污水处理费,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费只能靠各级政府投入。但由于县、乡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能力不足,部分设施出现了堵塞、损毁得不到及时修复,项目难以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对策
        3.1强化农村污水排放管控工作
        (1)布局要合理,树立全局意识。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相关部门应调查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修建污水管道,将每户居民的污水排入新管道,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利用污水处理手段,提升水资源使用率。(2)对污水排放标准进行确立。在污水处理期间,需坚持因地制宜、资源优化利用准则,对生活水污染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构建,并与污水治理技术进行高效结合,构成全新的污水治理概念,以充分符合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基础条件。同时在污水排放期间,还应对排放标准进行确立,依据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明确其治理目标,以提升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效果。(3)在治理期间,假设发现乡镇企业污水排放不合理的问题,应建议企业暂停治理,在排水系统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再次治理,进而提升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效果。
        3.2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污水防治源头控制是国家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才能确保防治处理的可持续性,真正促进农村水环境的健康发展。如政府专项农村环保资金、企业投资、城市和工业“反哺”农村,农村专项绿色债券等,保障农村污染的长期治理。加强环境监控,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农村水污染的实际状况、防治方案的执行力度、治理效果等,还可以督促地方开展河道清淤、水质检测、生态恢复等,从而实现保障农村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注重工程建管水平
        村庄污水终端系统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膜生物处理两大类方法,两种方法均需要稳定的污水负荷及有效的活性生物。当源头至终端污水施工质量差时,大部分污水渗漏流失,污水处理终端污水负荷小且不稳定,微生物活性差甚至死亡,终端设施的处理功能减弱甚至消亡。人口密集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发展到了管理大于建设的阶段,同城市管道建设程序一致,村庄污水治理工作要注重程序性,规划设计完成后要组织施工图审查;管道建设完成后应安排“闭水试验”等必要的检验措施;建议地方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人专班”定期监测终端设施的运行情况,避免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晒太阳”工程,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正常运行。
        3.4强化现场质量管理,严格工程量签证程序
        农村生活污水项目较为分散零星,且多为地下管道,需强化现场质量管理,严格工程量的签证程序。首先,要严格把关施工质量,确保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其次,严格审批程序。一般性变更由施工单位现场人员针尖对起草,交监理、施工、设备、管理等多方审核。对一些重大的变更,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3.5有效防止“工业型”村庄的污水混合进入
        人口密集地区还存在散乱工业混杂于村庄的现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为居民生活污水提供服务的,不能盲目接入生产污水,尤其是污水性质不明或性质不稳定的工业污水,建议散乱于村内的企业应建设满足自身生产需要的单独污水处理设施,保障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健康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中,存在最严重的问题,该问题不但对人们的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最终促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对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有效研究,以便能够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戚飞鸿,陈斯.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探讨[J].江苏建材,2020(03):65-67.
        [2]温建利,林常源.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06):199-201.
        [3]李发站,朱帅.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发展现状和技术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1(03):74-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