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琳玉
身份证号码:32132119920616****
摘要:植物是影响生态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城市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景观的发展逐渐向生态平衡转变。在生态园林发展过程中,乔木、灌木、花草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高。它不仅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景观景观的合理布局,而且可以使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呈现出一种动态美,属于自然景观的浓缩,具有充分的观赏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规划措施
导言:随着国内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对城市园林设计和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可持续、生态友好、低碳的生态园林符合环境友好型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城市园林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态园林的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产物,也是园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构成
园林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植物组成和局部布局,将有效提高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园林资源消耗。在选择生态园林植物要素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选择城市中的乡土植物,以反映城市的地方特色。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乡土植物,不仅可以节省园林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园林养护过程中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2)有利于降低园林养护成本,提高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考虑到景观中植物成分的多样性和合理配置,保证了不同季节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美观性。同时,要求在不存在植物相互影响和干扰的情况下,保持园内植物间的生态平衡,提高景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景观设计中,选择园林植物,优化植物配置,可以提高生态园林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2植物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2.1调节空气的作用
植物具有调节空气的功能,植物能与空气发生反应,即光合作用。植物对空气中的CO2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然后释放出O2,对调节空气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的水蒸气还可以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据有关部门调查,植被绿化面积较高的地区空气质量和湿度条件较好,而植被和绿地面积较小的地区,空气质量不高。
2.2改善城市生态气候
植物不仅可以调节空气,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影响当地气候。调查表明,在植被面积大的地区,气温的变化比植被面积小的地区要小,在植被面积大的地区中暑或季节性寒冷的现象很少。这是由于植物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这种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两地气温不同,夏天炎热,差别不大。但在冬季,2种植物覆盖区域的温度为10℃。因此,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必须充分认识植物的作用,充分发挥冬暖夏凉的核心标准。
2.3降低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噪声污染的影响程度在高速增长,噪声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目前,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后,他们想在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休息。然而,噪声破坏了安静的环境,极易使人精疲力尽、精神疲惫、精神抑郁,严重时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植物可以减少噪音污染。树木等大型植物多呈行、列状分布,能有效阻挡噪声的传播,是减少噪声从传播路径上污染的最佳途径。
2.4有利于构建小型的生态系统
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搭配,树、花、草可以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是一个需要精心设计的环节。合理的配置可以促进小规模生态系统的环境建设,因此,配置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土壤因素、水分因素、小气候因素和养分效应。只有协调好各部分的要素,才能有效地发挥生态小环境的作用。
3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和措施
3.1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3.1.1植物多样性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植物造景的一种自然形态的创造。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贴近自然,丰富植物种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和资源的稳定,实现不同资源之间的互补,发挥维护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作用。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选择不同、多样的植物品种,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3.1.2科学性原则
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习性、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按照科学的原则配置植物,并根据土壤和环境条件选择更适合的植物。
3.1.3观赏性原则
观赏性原则主要是指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的颜色、高度、形状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植物配置的整体情况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使植物配置更具观赏性,增强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美感。
3.1.4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是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保证植物配置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城市居民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比如,在城市生态景观功能区的设计中,一些封闭区域应多用树木,树下应多设休息座椅,为游客创造一个更加优美的休息空间;儿童休息区不宜设置那些荆棘灌木,以减少对儿童的伤害。
3.2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措施
3.2.1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措施,首先要根据所需植物颜色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可以采用单色应用、双色应用、多色应用和相邻色应用。其中,单色应用更适合大面积的景观设计,可以形成大色块景观,给人一种宏大大气和开阔视野的感觉,但这种色彩配置的缺点很容易给人带来单调感;双色应用,如红绿搭配,如补色搭配,可以使植物配置更加醒目突出,并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多种色彩的植物配置应用,会给人带来更加欢快、活泼、灵活的感觉,一般用于一些传统节日,为人们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相邻的色彩搭配主要运用在区域过渡部分的景观设计中,会给人一种安静、柔和、温馨的感觉,减少对比的搭配腰带给人强烈的冲击感,从而呈现出层次感和节奏感。
3.2.2植物季节的搭配
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季节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可以达到四季不同景致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感受。其次,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命节律,结合植物的变化,创造出四季演化的有序景观。如果科学匹配,可以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期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例如,与我国北方相比,春节相对较早,秋季相对较晚,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的颜色变化。在实际的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每个季节都有自己不同季节的特点,这也是其美的有效体现。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注意到这一特点,才能更好地体现景观建筑的美。
3.2.3尊重自然规律的配置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然规律的特点。首先,要遵循植物的生态习性,因为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分为草本、灌木和乔木,而且还具有阴阳、抗旱、抗水湿等生态特性。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的实际过程中,要注意尊重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例如,珊瑚的耐荫性相对较强。它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与樟树生长环境基本一致。因此,常被用于樟树林的绿化配置中。此外,还要注意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因为除了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外,还有明显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区域的地带性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气候和地理条件,并与周围生态系统形成互动关系。例如,在道路改扩建的绿地调整中,可以直接稀释过密植物群落中移植的树木,保证它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相应的环境条件。在园林绿地中,与其他植物进行科学配置,可以达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双重目标。
4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植物的功能和配置方法,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提出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应注意的两点:因地制宜和季节变化,希望能促进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欲妍.生态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4)
[2]翁玉统.关于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2(33)
[3]高华.浅析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6)
[4]朱璠.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