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石粉湿拌砂浆抹灰空鼓预防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杨伦
[导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砂浆作为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其施工工艺与技术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本文就以宜宾某项目为例

        杨伦
        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砂浆作为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其施工工艺与技术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本文就以宜宾某项目为例,对掺石粉湿拌砂浆抹灰空鼓预防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文章旨在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掺石粉湿拌砂浆;抹灰空鼓;预防方法

引言
        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建筑业产值持续大幅增加,作为建筑业主要材料的砂浆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宜宾、泸州、自贡等川南城市由于地处长江上游流域,长久以来,建筑用砂基本都是天然河砂,但从2016年以来,长江流域环保治理力度空前严格,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了对长江河道采砂的控制,天然砂产量急剧下降,而且砂的品质(此处主要指级配和细度模数)也大不如前。石粉是机制砂中的附属产物,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石粉价格相对便宜,且颗粒极细,加入石粉后湿拌砂浆和易性也较好。同时环保要求,现场禁止搅拌砂浆,石粉替代部分天然砂用于湿拌砂浆中也成了材料分供商的普遍选择。
1 项目案例
        宜宾某项目在2020年4月左右进行了内墙抹灰施工,该项目使用掺石粉湿拌砂浆。基层经淋水湿润后,剪力墙面满刮素水泥浆(当地俗称刮隐灰,宜宾本地传统做法,在采用天然砂湿拌砂浆抹灰中,该方法基本能有效保证抹灰质量,不至于出现大量空鼓),然后抹灰,喷水养护3天后自然养护,7-10天后混凝土墙面、加气块墙面均出现了大量空鼓。经调查,项目使用掺石粉湿拌砂浆,砂浆配合比报告显示石粉掺量5%—8%,水泥为当地42.5R普通水泥,砂原材报告显示为混合中砂,细度模数2.2(该细度模数实际应为细砂)。该预拌砂浆试验检测报告显示符合《预拌砂浆》GB/T25181-2010规定。经进一步实地调查厂家预拌砂浆生产现场,发现使用的均为细砂,石粉掺量约15%—20%。经综合判定该空鼓是由于原材控制不到位,工艺把关不严格导致。抹灰完成后15天内平均气温约30℃,现场气温高时养护时间不足,按照经验刮隐灰,因技术交底不到位,盲目追求进度,抹灰一遍成活。掺石粉湿拌砂浆由于尚无明确的技术规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此种砂浆的认识不足,抹灰施工中多依据传统砂浆抹灰经验进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性差。
        近一年来,宜宾、自贡已出现多个住宅项目竣工验收后,交房时,使用掺石粉湿拌砂浆抹灰的室内墙面大量空鼓,尤其以剪力墙面更严重,且该类空鼓虽在交房前经多次整改维修,但整改时未空鼓处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继续发生。部分业主持续上访维权,在媒体上曝光,且动辄要求数万元的经济赔偿,给当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也违背了建优良工程的初衷。

2 抹灰空鼓的机理分析
        剪力墙面砂浆空鼓的根本原因,是砂浆与混凝土收缩率不一致,普通混凝土收缩率约万分之三,而砂浆的收缩率约为万分之十,由此造成应力差,收缩应力差超过砂浆的最大剪应力,造成层间剥离、空鼓。尤其是经历夏季高温季节后,砂浆收缩变形进一步发展,空鼓面积持续增大,抹灰空鼓一般在1-2年内达到峰值。
3 掺石粉湿拌砂浆的粘结特性
        建筑用砂规范规定最大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10%。相关研究表明,石粉掺量5%左右时,砂浆拌合物的和易性得到较大的改善,保水率明显提高,但砂浆试块的弹性模量显著降低。传统天然砂级配较好,拌制的水泥抹灰砂浆填充性好,相对收缩变形小,由于石粉的颗粒粒径和水泥的细度、分布基本相同,因此石粉和水泥之间很难形成填充效应。随着石粉含量的逐渐增加,实际中高达20%,根据相关理论,砂浆与墙体接触面过渡区的石粉可能呈现游离状态,即与水泥浆不能形成良好的包裹粘结,从而降低了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而在实验室拉伸粘结强度中,试验方法与实际工况并不一致,因此实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出某种砂浆与墙体之间的实际粘结性能。
4 预防措施
        鉴于抹灰空鼓的机理和掺石粉砂浆的粘结特性,为减少掺石粉砂浆抹灰的空鼓,提高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原材控制,严格试验和抽检。应尽量选择中砂或者靠近中砂粒径的细砂,石粉掺量应控制在10%以内。根据《预拌抹灰砂浆规程》(JGJ//T220-2010)等对预拌砂浆的粘结强度规定,水泥抹灰砂浆的拉伸粘结强度≥0.2MPa,湿拌砂浆28d收缩率小于0.20%。抹灰层的粘结强度与设计的预拌砂浆保水率、稠度和凝结时间有关系,相互影响。在砂浆的抗压强度和配合比一定的情况下保水率高的粘结强度也越高,但过大的稠度和过长的凝结时间会影响粘结性能,过高的抗压强度砂浆中的胶凝材料也会增加,化学收缩增加,易引起开裂空鼓。鉴于粘结性能的不确定性,施工前由供应方实验室派出试验人员在施工现场做粘结强度试验,在规范的基础上,调整配合比,适当调高粘结强度的值,降低收缩率。且抹灰砂浆强度不宜比基层材料高出两个及以上强度等级,对于无粘贴面砖的内墙,底层抹灰砂浆宜比基体材料低一个强度等级。预拌砂浆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对保水率、抗压强度、拉伸粘结强度等进行见证取样复检。
        (2)做好基层处理,控制基层含水率。抹灰前,应清除基层表面杂物,残留灰浆、舌头灰、尘土等,尤其是灰尘,其颗粒极小,与墙面靠静电吸附,冲水等办法不能有效的清除,应采用扫帚、毛刷等提前清除。基层湿润是抹灰控制的重要环节,为避免砂浆失水过快,必须在基层上提前1-2天浇水湿润,待含水率达15%-20%(用仪器检测)后再做装饰抹灰层。湿润不充分易使砂浆水分被基层吸走,水泥砂浆不能正常硬化,含水率太高或者明水残留过多则会造成抹灰流淌,挂不住砂浆,产生相对运动,降低基层与抹灰层的粘结。蒸压加气块砌筑完毕后不应立即抹灰。砌筑填充墙时,加气块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含水率宜小于30%。现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加气块出厂后立即运至施工现场砌筑,加气块出厂后,虽然强度已到达要求,但含水率高达35-40%,短期内(10-30天)制品含水率下降不超过10%。砌筑后立即抹灰势必造成加气块内多余水分在抹灰层与砌块结合面形成水蒸气夹层,由此可引发后续空鼓。
        (3)仔细进行结合面处理。规范规定可在混凝土表面凿毛或涂抹界面砂浆满批刮。因凿毛混凝土工效低、成本高,实际中极少采用。传统做法由抹灰工现场用建筑胶水加水泥浆,一边进行界面拍毛一边抹灰。此种方式随意性较大,无准确配合比,工人为减轻劳动量,配置时往往过量加水,施工速度快,但拉毛效果差,全靠工人经验和自觉性,难以配制出具有良好施工性及粘结性的界面处理剂。可行的办法是由项目管理层单独安排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负责界面处理,界面剂应经过试验调配,粘结剂可用108成品胶水,现在也有聚乙烯醇速溶胶丝加水熬制,切忌只用纯水泥浆,加入筛分后的细砂,使用多层叠制的钢丝网满沾界面剂胶浆用力拍在经过湿润和预先处理的墙面上,快拍慢拉,保证毛刺厚度不小于5㎜。终凝硬化后,经检查毛刺坚硬,附着牢固,再抹灰。
        (4)遵守施工工艺,分遍成活。目前的内墙抹灰除设计采用石膏薄抹灰的,厚度均大于10㎜,均应分层抹灰。每层抹灰厚度宜为5-7㎜,若同一次抹灰厚度不均匀,厚的部位干燥慢,薄的部位干燥快,砂浆在干燥时伴随着砂浆层的硬化和收缩,快慢不一,内部形成应力,变形不一致,就可能出现空鼓。应待前一层凝结硬化、达到六七层干后在涂抹后一层。每层分别压实,底层使用工具拉出凸痕便于结合,面层抹平压光。砂浆的前期收缩较后期大得多,分层抹灰可有效降低抹灰层与基层的收缩差异,让收缩应力分阶段释放,降低空鼓的发生率。
        (5)抹灰完成后的养护必不可少。目前许多抹灰工程没有进行有效的养护,不能保证质量,出现空鼓还要返修,额外增加项目成本。砂浆中有充足的水,才能正常水化、凝结硬化,基层和表面或多或少都会吸收砂浆的水分,失水过多将不能正常硬化,影响砂浆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抹灰层应经常保持湿润,气温15度以上时,每天2次喷水、洒水,保水性差、吸水性强或天气干燥时应增加,低温和大风天气要对抹完灰的房间进行保温和封闭,也可用专用养护剂,除薄层砂浆外,养护不得低于7天,每次养护后应做明确的标识和记录,并有质量员签字确认。
5 结束语
        抹灰工程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目前的住宅工程交付状态大多是清水房,业主接房时检查空鼓开裂更是必然程序。掺石粉湿拌砂浆由于使用经验少,缺乏准确的技术研究,必须依据基本的规范操作,做好预防控制。为防止后期出现大面积空鼓整改,避免群体上访投诉事件,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落实以上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做好对抹灰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和监督工作,确保过程管理精细,交付成品优良。
参考文献
[1]李洲.石粉对机制砂及其砂浆和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2]张健,范永法.预拌砂浆质量对抹灰层质量的影响分析[J].建设科技,2014(14):102-103.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J].中国建材资讯,2011(0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