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壬
武汉标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 43007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求,接着分析了建筑舒适度策略,最后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及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建筑设计
引言:
目前,中小学建筑设计仍存在各种问题。再加上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们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小学建筑师,有必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为校园设计付出更多努力。
1设计要求
中小学通常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同时面临着周边交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高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时,首先要为学生服务,确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舒适,为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校的功能和学校环境的变化。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教育模式不仅是传统教学,而且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处境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迄今只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教学法,与此同时,校舍正在从单一的教室功能转向多功能性。
2建筑舒适度策略
2.1光环境
充足的照明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不同的空间照明条件,在设计中小型建筑时必须遵守不同的标准。教室需要最佳的自然光。在特殊学校需要在建筑上设计天窗以及导光板等设施。百叶窗的外部日光照射也是相对有效的自然照明设备。在上半部分,可以将太阳引入房间,反射到天花板,隐藏下半部分,并使用多媒体播放屏幕在课堂上隐藏太阳。
2.2声环境
通过优先考虑建筑物的墙壁、门和窗户,实现国家规定的防御指标,提高课堂声学水平。此外,还需要控制课堂响应时间并减少反射声音对空间环境的影响,以提高演讲的可读性。在一些教室中,隔音板可以控制隔音效果,而其他墙也可以吸收隔音材料或设备,以避免墙壁之间产生隔音效果。为了调节噪音,教室地板上应该使用强烈摩擦的材料,以避免学生在摩擦时发出噪音。
2.3空气质量
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对学生影响很大。良好的空气质量保证了小学儿童健康成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必要增加教室窗户的开放部分,建立清晰可见的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相应地打开门窗气流。
2.4热舒适度
根据标准设计要求,确保室外热舒适性、隔热性和耐热性,在选择周围的结构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效率更高的结构,例如外墙保温系统,以便通过计算来减少空调负荷,而不会影响性能,通过对构造层次的设计和研究避免短期结露以及长时间结露引起的霉变。
在散热设计方面,需要采用控制系统散热设备,能够在中小学利用率低的时期实现温度调节。对于制冷设备,必须首先将冷负荷降至最低。此外,如果可能,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热环境定制来满足每个用户对热和方便性的独特需求,从而提高用户对室内环境的满意度。
建筑中的日出需要金属层压板叠层或相对简单且价格合理的日光安装。安装风扇等设备也可以带来更好的冷却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绿化系统,比如下沉绿地、景观植被等改善环境。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
3.1教学活动空间设计
教学活动空间设计是中小学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空间主要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教师办公室等。在设计教学空间时,要充分结合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合理设计空间,保证教学空间各方面的要求,如采光要求、通风要求等。例如,为了防止阳光造成的眩光,黑板所在的窗户与墙壁的距离不应小于1m,学生在前座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再比如教学楼楼梯的栏杆一定要安全牢固。室内楼梯栏杆高度不小于900mm,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小于1100 mm,选用的防护栏杆必须能承受大于1.5 kN/m的水平推力。
此外,教师的办公空间也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的办公室、交流会议室和成果展示室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保证师生之间的顺利交流和接触。
3.2生活服务及体育运动区
校园食堂、教师时间等构成了校园的栖息地和运动区,通常,校务安排在学生公寓西侧,以方便学生生活和节省空间,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在餐馆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以提高利用率。顺便说一下,公寓附近的绿草和乒乓球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端口区是一个标准体育场,设有运动器材、体育场等,与其他地区相比,这个地区是独立的,是学生最重要的运动场所,在设计中,要保证运动场地的平整整洁和排水通畅。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环保的塑料材料来装饰体育场馆。此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项目,单独设置运动场地。
3.3交通秩序空间设计
学校的交通秩序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后勤以及接送学生的家长。在设计一般学校概念时,还应注意交通区的设计,合理安排进出校园的交通和交通流量,确保校园井然有序。同时,师生之间的道路通向教室、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大楼等,此外,应进行科学规划,以确保每条路线不会中断和连接。
4设计要点
4.1设计理念
4.1.1整体性
校园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建设中所有独立的元素都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所以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此外,设计主题也是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指导着整体的设计方向和风格。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地方文化特色,设计出和谐独特的校园建筑。
4.1.2动态性
应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校园建设必须满足当今的需求,同时要长期增长。动态设计使校园环境能够灵活适应不断增长的校园多元化需求,以便中小型学校进行规划。
4.1.3归属感
归属感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尤其是对气味、颜色和声音的认识。物质的自然感知更好更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识别主要取决于颜色的大小。这是产生感情的重要前提。因此,的建筑师应该尊重当地建筑的文化和环境,努力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建立一所具有归属感的小学。
4.2设计要点
4.2.1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教师室、教学室和活动空间。教师住宅的主人是教师用于办公、学习和学术工作的空间。通常指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教师交流室、教学成果展示室。在传统的学校建筑设计中,教师的房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是,教师需要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和学习空间,以便在其中思考和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更加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室是学习的重要场所。必须将空间维度、空间型式、空间造型和教学活动空间结合在一起,以进行随选的空间分析。
活动空间是学生相互交流、玩耍、交流学习、放松和接触的场所。通过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和布置多样性,为学生设计更有趣的空间很重要。
4.2.2布置形式主要包括内走廊和外走廊的组合及组。内走廊组合由走廊两侧布置的两组房间组成,其中浴室、楼梯或办公室布置在走廊尽头。此布置的优点是教室集中、紧凑,内部运输路线较短。缺点是上课障碍,有的教室方向不对,走廊光线不足。
采用走廊横截面是在走廊一侧设计教室、厕所、办公室和楼梯的最常用方法。其特点是通风更好,课堂干扰更少,阳台视野开阔。
小组组合是综合教学单元的组合,即将同年级的教室、厕所、办公室、楼梯间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独立小组。其特点是环境安静,干扰少,交通路线短,采光通风好,易于划分班级活动场地,更适合小学。
结束语:
随着教育空间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呼应。在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下,社会对中小学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结合教学模式的变化和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建筑布局设计。
参考文献:
[1]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研究[J].金美岑.科技创新导报.2019(33)
[2]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城乡规划设计[J].蔡成铭.中国住宅设施.2018(09)
[3]城乡规划设计中对美丽乡村的研究[J].郭宝麒.住宅与房地产.2019(33)
[4]试论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舒崇峰.居舍.2019(35)
[5]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的分析[J].洪昭铭.安徽建筑.2018(04)
[6]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D].刘厚萍.华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