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自力 谷志晓
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温州 32501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空间规划面临诸多的挑战与机遇。当下正处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需要结合实际的乡村建设进展,进一步落实编制建设方案,从而能够充分挖掘乡村发展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的完善乡村地区整体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其村庄规划展开探讨,提出平衡规划设计与村民自治、明确村庄规划的定位、全面规划科学管控等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策略探究
引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目前正在有序开展,相应的体系机制等也在不断完善。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关键实施单元[1]。在整体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需要有效识别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村庄规划的细则与方法。
1.村庄规划问题分析
1.1规划布局混乱
长久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的状态,城市建设进程较快。城市飞速发展对于村庄所产生的影响即为占用其较多的土地建设指标,致使村庄内部流失了大量的土地资源[2],相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较为困难,进一步造成村庄区域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我国在村庄规划中,尤其对于村庄土地规划的布局较为混乱。探究其内部原因,主要有三。其一,管理体制存在缺失。在我国,村庄规划隶属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而村庄土地规划则属于国土资源部门[3],不同的部门之间时常出现沟通不畅,政策相互矛盾等问题,从而使得村庄规划建设迟迟难以落地。其二,标准不统一。我国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比例尺通常为1:1000,而村庄土地规划使用乡级土地规划标准,其为1:10000[4]。村庄土地规划比例过大导致对于土地分类的布局缺乏一定的精准度,目前此比例采用不低于1:5000,虽然相比原先的有所改善,但仍旧无法精准把控。其三,土地分类不够明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以来,各地村庄规划均提出了较为新颖的建议与思路,然而相对应的用地方法并未在村庄土地规划中明确划分,从而导致规划较难落地。
1.2村庄产业结构单薄
我国村庄产业多为第一产业,以种植粮食、养殖畜牧为主,存在部分的村庄有完整的第二产业,包括食品加工、轻工业制造等,第三产业则几乎少有。单薄的产业结构下,村庄规划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设产能普遍较低,劳动力有所缺失,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同时,村庄难以形成全域整体的长期规划布局,村民对于保护生态意识较差,在其生活与生产活动下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此外,部分村庄存在盲目追求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致使历史特色文化流失。
1.3村民参与规划较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现代化设施及物质生活吸引了较多的村庄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已经极为普遍,村庄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导致村庄建设逐渐缺乏活力。外部村庄规划设计团队在短时间内难以对村庄生活建立细致了解,规划师在与村庄居民沟通了解时容易忽略当地在外务工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导致村民在参与村庄规划时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相应的规划成果难以获得认同与归属。
2.村庄规划的方法
2.1科学布局规划
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科学布局规划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其一,完善管理体制。
加强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合并是落实并建设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关键要点。因此,“两规合一”、“多规合一”应当被相关负责部门所关注。在规划阶段,需要及时地与村民协商,同时辅以完善的监管措施,从而能够建立健全有关村庄土地流转的合理化机制,严格执行所要求的“一户一宅”政策,科学、有效推进村庄整体规划,防止出现土地等资源浪费的现象。其二,建立统一的标准。村庄规划应遵循科学要求,按照我国第三次的国土调查结果,建议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在实际的进程中对村庄资源开展详细的调研,针对各项数据结果汇总,构建基于村庄全域的实时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数据可视化展示界面,进而可以加强对村庄的动态监测,绘制一定区域内村庄规划“一张图”。
2.2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对于村庄规划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评价,即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同时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也需作为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村庄产业规划还可借鉴“田园综合体”、“一村一品”等建设规划思路,结合实际发展现状,重点围绕相应的第一产业规划建设,可以农业特色开发项目为主导,挖掘村庄历史文化特点,延伸打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链条,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生态链等深度融合。
2.3加强村民主体地位
科学、合理、、完善以及长期有效的村庄规划需要以村民生活为前提,真正满足村民的生产等切实需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强化村民作为村庄主体的地位,引领村民真正地参与到规划建设工作中来。在沟通方式上可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渠道,政府部门的基层人员、规划设计团队应当联合村庄留守村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共同沟通并合作,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思维能力,齐力为村庄规划作出贡献。因此,上下联动的规划方式能够有助于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落地,进而更为全面、合理的考虑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内容,对村庄空间、功能等形成更加科学的划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可考虑将自然景观设计等规划与村庄规划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
3.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之下,村庄规划作为其整体规划系统框架中具体组成部分,通过梳理当下村庄规划中存在的显性问题,如规划布局较为混乱,村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规划中村民参与较少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村庄规划方法,首先需要积极开展科学布局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并对比例标准等形成统一,同时还应精确划村庄的土地使用功能;其次,应合理引导村庄产业的发展,规范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最后,加强村民主体地位,在规划中重视村民的参与度。新时期,村庄规划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是实现村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本文相关研究成果以期能够为村庄建设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伟鹏,黄晓芳.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村庄规划的关系——以武汉黄陂区村庄规划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02):115-121.
[2]莫智斌. 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蔡瀛,叶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基于《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思考[J].南方建筑,2014(02):4-8.
[4]王粟,郑潇蓉,刘贺,周熙,褚天骄.《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解读[J].规划师,2016,32(0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