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减贫的效应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田毅
[导读]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改革开始不断的深入,并且这项政策的推行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其工作开展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农转非效应,同时还会提升非农收入,

        田毅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改革开始不断的深入,并且这项政策的推行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其工作开展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农转非效应,同时还会提升非农收入,有效的削弱了农村居民减贫脱贫的特性。本文主要就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减贫的效应进行分析,结合城镇化当前的发展态势,合理的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不断的强化城镇化的减贫效应,调节城镇化发展速度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优化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注重开展农村青少年系统培训工作,真正的达到经济及农村减贫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贫困人口;减贫效应
引言:开展城镇化工作使得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一政策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减贫脱贫目的。经过调查,城镇化以及贫困会保持一种U型的关系,所以应当选择一个最优水平点,在达到该水平点之前可以更好的借助城镇化发展减小贫困,在超过这一点之后,城镇化的发展就会阻碍贫困的降低。因此,需要深入的探究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减平所产生的效应,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减贫的客观标准要求等,站在城镇化战略方案等立场上,分析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城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数量递减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连接关系,近些年来,农村居民会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当中,这一举动十分的大胆,这也意味着农村居民放弃了原本自身较为熟悉的生活空间进行生产生活,在自己并不熟悉的城镇当中进行人生的冒险。这些农村居民通过不断的奋斗,可以发现虽然日子过得较为贫苦,也没有城市人社会等的保障,但是其坚持下来就会发现自身在城镇里的劳动收入会远远的高于农业劳动收入。农民工的工资费用比较少,且福利也会比较差,这就进一步的减小了城镇经济发展的成本,致使资本的投入得到的利润变得更高。这就会源源不断地吸引一些国内外的资本进行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得到了更高的劳动收益也可以较好的接受这类不公平的待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关系户口以及薪资待遇的差别越来越小,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开始推行农村土地确权机制,这样可以保护了其原本的权属关系,同时还可以加深农民和土地权益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城镇化的发展会让城市内人口数量过高,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交通拥挤等的问题,一些农村劳动力及家庭会完全的脱离农村在城镇当中生活,成为新的城镇居民。还有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并没有摆脱农民工的身份,仍旧会以农民的身份在城镇进行不定期的劳动,时常回家耕地,得到相应的农业生产性收入。
2增强城镇化减贫效应的对策
2.1理性把握中国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以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契合度会比较差,二者的协调问题十分的严重。简单来说,城镇化率会以一种递增的方式不断的升高,这就导致城镇化的积极效应无法更好地展现出来。

在城市当中,农村人口不断的聚集到其中,这部分农村人口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政策的保护,这就导致其会受到住房需求以及教育等机制的影响,无法让其更好地融入到城镇的社会内。另外,农民工快速的进入到大城市内,导致城市的运转效率极大程度的降低,道路拥挤等问题十分的严重,且空气污染指数也在不断的升高。在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会纷纷涌入到城市内,在农村中留下一些老幼人群,留守老人的身体问题会比较严重,这些居民已经完全丧失劳动的能力。这就给该地区脱贫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城镇化发展战略方案的实施不能过于追求量的变化,需要注重质的改变。要拿及时的调整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方案,让其速度和质量保持一致良好的平衡状态,并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为基础条件,合理的推行财税优惠政策,让社会资本进一步的增加该地区的资金投入,给这部分劳动力回乡就业创造出更为优异的条件,其战略方案的调整不可是短期化的行为,需要不断的扩大财政收入的规模。
2.2重视优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想要更好的解决其地区的客观性问题,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社会保障制策的支撑。这是因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国家税收的联系较差,因此这部分地区人们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权益会比较少。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全面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但是贫困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结构差别性十分的明显,甚至政府财政资金在其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压力也会较为严峻。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该地区的贫困状况,缓解脱贫财政的压力就应当及时的改善并调整政策的内容。就贫困乡村存在资源优势的区域,不断的强大其地区的产业扶贫强度,
社会保障政策与精准扶贫的政策相结合,既可以支持城镇化战略的继续实施,又能够保证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发展理念。
2.3着力加强对农村优秀青年的系统培训
        贫困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最根本的问题是需要改变长期形成的安于现状和对政府扶持政策的等靠要思想,树立起自力更生、不甘贫困的精神理念,勇于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中,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但是,客观地说,在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寻求幸福之路的情况下,要做这样的改变并不现实。城镇化给了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施展才能的通道,有的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城镇经济领域的管理者,从而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窘境,实现父辈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的梦想。在贫困地区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为此,建议政府将加强对农村优秀青年的系统培训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扶贫政策当中进行设计实施。
结语: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城镇化对于中国农村减贫的效应极强,所以必须要发挥出企业市场开拓的效应,提高非农收入的效应,理性的把控我国城镇化速度以及质量的平衡关系,不断地优化农村社会的保障政策,及时的开展青少年系统培训工作,进一步的推行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肖瑾萱.深度贫困地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减贫效率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3):84-88.?
[2]王洪丽.探究财政扶贫资金的减贫效应——以扶贫重点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478-479.?
[3]赵英朝.我国扶贫重点县财政扶贫资金减贫效应研究[D].2019(16):4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