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车检测数据在线路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吴琼
[导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检测技术的更新,借助于轨检小车技术可以快速检定轨道结构,保证轨道的几何平顺性,保证轨道在几何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运营。

        吴琼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检测技术的更新,借助于轨检小车技术可以快速检定轨道结构,保证轨道的几何平顺性,保证轨道在几何状态正常的情况下运营。轨道小车具有轻型、智能、精度高等特性。轨检车检测数据能准确的反映线路状态,如何做到从检测数据中判断线路病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掌握病害的发展规律,为线路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轨检车;检测数据;线路设备维修;应用
        1 轨检车检测原理及检测项目
        目前运用的GJ-4型轨检车主要采用惯性基准原理,惯性基准就是当轴箱(车体)上下运动很快时(即底座振动频率大大高于系统的自振频率),质量块(车体)不能追随而保持静止的位置。这个静止位置即为质量----弹簧系统的“惯性基准”。惯性基准法的建立是测量基准线,是由质量弹簧系统中质量块(车体)的运动轨迹给出的。GJ-4型轨检车是以车体为质量块。陀螺与车体为基准。

图1 惯性基准原理简化图
        检测项目:轨距、水平、轨向、高低、三角坑、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等七项指标。
        2 轨检车检测资料的应用
        2.1 动态分析轨道质量,得出动态指标
        现如今,铁路运输在我国的运输行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铁路运输速度的加快,对轨道的质量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在轨检车检验过程中,只有掌握动态的轨道质量指标,才能够对轨道的质量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第一步应该是对所需检测的区域进行明确合理的划分,后续对各个区域都要进行所有项目的检测,这样得出的数据也是非常全面完整的。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这些数据的识别与分析,后期会得出相对应的参数标准值。这些得出的数据才是维护工人后期所进行维修工作等的关键参考,并且,维修方案的制定与更改等也要结合这些数据。只有收集轨道动态质量指标,才能对各个不同铁路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得出适合本路段质量维护的方案,进而大幅度的提升轨道的质量管理。
        2.2 峰值管理数据资料分析与应用
        峰值管理最大的优点是直观,可以让职工对线路设备问题处所一目了然。峰值管理资料主要包括轨检车输出的波形图、Ⅰ~Ⅳ级超限数据报告、曲线资料报告、公里小结数据报告、区段汇总数据报告等。Ⅰ~Ⅳ级超限数据报告是对检测线路各个检测项目超限情况的统计表,不仅可以确定病害里程位置,便于工区找到超出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处所;还明确指出超限类型,指导工区有针对性地对病害处所进行维修。超限报告中“位置里程”表示超限项目峰值的里程位置;“长度”是指该超限项目的长度;“线形”指该超限所处位置线路平面状况,便于确定超限的具体位置,可作为辅助手段来找准超限处所的具体里程。
        根据以往利用轨检车数据对线路进行整修的经验来看,只关注超限报告是不够的。由于各种情况的影响,有时轨检车数据里程会与现场实际里程存在偏差,这就导致职工检查处所并非实际存在问题处所,从而检查不出问题原因。这就需要职工结合轨检车波形图对病害具体位置和情况进行校准确定。
        2.3 轨检车波形图的应用
        轨检车输出的波形图是轨检车检测数据在图纸上的直观反映。轨检车并不是每个点都检测,而是每米检测4个点即每隔0.25m检测一个点,每个测点的每个项目得到一个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检测值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所见的波形图。职工在看过超限报告对管内设备病害有了指向性认识后还需要结合波形图准确掌握超限处所位置。轨检车波形图包括对轨道的高低、轨向、规矩、水平、三角坑、曲率、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等项目的反映。

职工从波形图上可以很容易找到各段超限峰值处所,并借助计算机读图工具了解峰值具体里程及项目数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轨检车波形图所显示的里程位置与现场实际存在误差,如果直接从图上读出病害位置就去现场找的话,很可能找错地方。这就需要职工借助波形图上的一些特征位置确定病害的实际里程,如根据道岔、桥梁、道口的特征点以及曲线的各特征点(ZH、HY、YH、HZ点)等。通过超限报告与波形图的对比,外加各特征点的校准,这就使确定病害位置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为指导职工现场检修病害处所带来了便利。
        3 轨检车均值管理资料及应用
        均值管理资料主要为轨道质量指数(TQI)和T值,由轨检车数据处理软件输出。轨道质量指数(TQI)是反映轨道质量状态的统计特征值,用来评价区段轨道质量状态,是衡量轨道区段平均质量的综合指标。我国评价轨道区段质量状态的轨道质量指数(TQI),单元轨道区段设定为200m,计算左右高低、左右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等7项几何标准差之和作为TQI值。轨道质量指数(TQI)是利用轨道检查车和计算技术测量、采集和处理轨道状态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单元轨道区段的统计特征值,作为评价轨道整体不平顺的指标。理论上TQI是轨道不平顺的一种统计描述,反映的是某一区段轨道不平顺的波动,能准确地反映轨道整体的质量状态,并且更能有效地评估维修作业量,安排维修计划。
        由于大多维修作业项目都须纳入“天窗点”完成,因此就需要根据轨道质量指数TQI来合理地制定安排天窗及维修计划。若线路某区段TQI值>10或15时就应该重点对该区段安排“天窗修”作业;若线路某区段TQI值<10或15时,则可视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该区段安排“天窗修”作业。
        对已TQI值>10或15的线路区段,在对该段线路进行“天窗修”作业时,可利用TQI数据指导线路的养护维修。在TQI总值超限区段中,TQI各分项必有超限分项存在。对不同区段,究竟是哪个或哪几个分项超限。找到了该区段中TQI分项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则在对该区段进行“天窗修”作业过程中,就可以利用TQI分项指标有针对性的对线路进行维修作业。
        4 轨检车资料存在的不足及影响
        目前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行车速度、仪器误差、钢轨磨耗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轨检车数据显示的病害地点并非现场实际里程位置。
        在日常工作中,工区工班长获得轨检车数据后首先需要通过在室内进行分析比对,用轨检车波形图中的道岔、桥梁标志及曲线特征点与现场台帐进行比对,确定波形图里程与实际里程的误差值,找出病害发生的实际处所,然后才能根据比对后数据到现场对病害进行整修。虽然在日常作业中这项数据比对工作并不繁琐,但如果轨检车检测出现III、IV级分,车间、工区接到通知后需要快速做出反应时,轨检车数据里程与现场实际里程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就显得尤为突出,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现场需要在通知里程前后百米范围进行检查,当里程误差在几十米内时,工区可以检查出病害情况,但当里程误差较大时,就会发生现场检查并无明显病害存在的情况,导致病害整修不及时,增大职工工作量。所以,不断改进技术水平、改善定位方法,减小甚至消灭数据里程误差,就会大大提高轨检车数据的精确性,从而能更好、更快的指导职工掌握设备状态,尽可能减少工区所做的无用功,提升工作效率。
        5结束语
        采取先进的科学设备对铁路线路进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对检查数据的分析指导维修生产是工务部门的发展方向。GJ-4型轨检车是通过对轨道几何状态的综合检查,用数据反映线路状态的科学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魏巧,高速铁路长波不平顺的相对测量整道[J].铁道建筑,2014(08):95-98
        [2]李阳腾龙,铁路轨道精测精调及其平顺性优化研究[J].西南大学,2011.
        [3]程志全.轨道检测车的运用[J].中国铁路,2015(05):8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