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纪检监察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杨谊
[导读]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国有企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国有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也成为了支撑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谊
        山东文登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421
        摘要: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国有企业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国有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台阶,也成为了支撑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除了外部环境的考验之外,其内部管理也需要契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稳定在市场中的位置。内控建设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要点,从国有企业所处市场和内部经营管理环境来看,探索基于财务风险防范下的内控建设是形势所趋。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纪检监察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引言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提升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与企业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才能很好地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企业为了确保企业整体目标能够进一步分解和实现,进而进行的组织和权责分工,其根本目的是所有组织成员能够执行本职工作,以最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应与经营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文章主要探讨当下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及建议,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1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建设的关联
        1.1财务风险与内控建设
通俗地说,财务风险往往发生在企业丧失偿债能力时,而随着财务风险的范畴越来越广,致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因素也在变多,比如资本结构、融资方法、投资决策等。因此,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综合难度较高的工作,在具体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在融资、投资、收益分配等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它们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结构的影响,还要能够从日常的经营管理入手动态监督其他风险要素,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控建设则是始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对这些活动进行内部控制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建立桥梁,实现信息的传递。内控管理也是基于这些信息,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
        1.2财务风险防范与内控建设的关联
一是在财务风险识别方面,有效的内控建设能够起到关键性作用,对财务风险的识别是财务风险防范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内控建设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真实度高、可靠性强的日常经营管理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的识别、预测以及风险处理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相关性才会更高,与此同时还能增强财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和警惕度;二是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有效的内控建设能够明显地提高管控水平,内控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降低企业的各类风险,不断加强对经营管理活动的日常控制和监督。
        2内部控制与纪检监察的融合思路
        2.1信息共享,联动配合
从现实案例看,企业内部的各类腐败案件,与企业管理粗放、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如果将企业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例如,带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问题,或金额重大问题,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深入核查,并进行问责,可以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以信息共享推动两个领域的联动,从而提升两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纪检监察部门将廉洁风险防控、信访核查、专项检查中涉及制度缺陷、流程缺位的问题,移交内控管理部门,在内控测试中加以关注,从而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防范各类风险。
        2.2监督融合,优势互补
内控管理在专业性、方式方法上已经积累较多的经验,纪检监察在专项检查和信访核查中如果能够借鉴内控管理的经验,可以收集更多的证据、扩大核查的范围,核查更有针对性。纪检监察领域中信访核查的谈话方式、谈话技巧可以引入内控检查中,内控测试的效果更加丰满。内控管理与纪检监察的有效融合,使监督职责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完善制度,闭环管理
内控管理与纪检监察的融合,一方面内控检查中的问题推动着制度完善、行为规范,有效降低腐败案件的发生,从制度上保证“不能腐”;另一方面纪检监察的问责机制使内控检查中的责任界面更加清晰,明确内控检查事后惩处方向,促使内控体系实现闭环管理,构筑“不敢腐”的防线。
        3对策
        3.1营造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需要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从而对内部机构进行设置,规定相关岗位责任制权限,规避职能监管中存在的交叉重叠、缺失或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发生,应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协调的工作机制。明确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角色责任,从高管层抓起,使之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同时对照岗位责任制定相应考核办法,使企业全员共同执行内部控制的责任要求,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康发展。企业还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运行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及时优化调整。
        3.2全面建设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企业对风险失去控制,主要来源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充分发挥。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形成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理念,引导企业管理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员工对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对员工自身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建立风险管理培训机制,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实现个人价值观、团队价值观、行为态度及处事方式在风险管理的认知观念上趋同,将风险管理防范意识自觉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动理念。此外,企业还应该依据风险管理职责去划分考核指标,并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以保证企业持续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活动。
        3.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顺从内控外部化趋势,整合内部监督资源。首先,应创建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使其有效地实施在企业整体当中去。其次,企业应当重视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该仅仅局限于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而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工作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合理地给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权利以及保证其审计职责的独立性;此外,企业应当谨慎任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企业还应切实加强审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企业核心实力。
        结语
市场的形势不会因为某个企业而改变,国有企业深处市场当中,要认识到当下的竞争态势以及市场要素的变化,这些都与财务风险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某种程度上都有可能是触发财务风险的开关。既然内控建设有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国有企业就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新途径,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财务风险防范的要求,发现当前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建设,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敏.浅析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J].中国市场,2019(36).
[2]李娜.国企加强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4).
[3]方圆.浅谈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