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化学计算题对教学的启发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王鹏飞
[导读]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手段的改变、教材的变化等等,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思想理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今年,安徽省中考分值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化学由原来的60分(含4分附加分)降为40分(含3分附加分),化学试卷的题型由原来的三大题,16道小题,变为两大题法。,17道小题。下面我就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对计算题的考查,简单谈一谈,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在初中阶段对

王鹏飞(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五中学  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手段的改变、教材的变化等等,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思想理念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今年,安徽省中考分值又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化学由原来的60分(含4分附加分)降为40分(含3分附加分),化学试卷的题型由原来的三大题,16道小题,变为两大题法。,17道小题。下面我就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对计算题的考查,简单谈一谈,作为一线化学教师在初中阶段对计算题教学的一些想.
         近几年,安徽省中考的计算题考查得比较简单,有不少教师都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求并训练学生把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题提前做掉。但是考试时仍然由很多学生在计算题上丢分甚至是不得分,主
要原因有:1、不能正确理解题意。2、解题步骤不完整。3、化学方程式不会书写或写错。4、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计算错误。5、计算格式错误等。因此,老师们在平时的计算题型的教学中要着重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近三年以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中对计算题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2018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5题(3):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
,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
         本题有多种解法,但当时很多学生反映没看懂题目的意思,究其原因,还是对氢氧化钠的性质没有掌握,对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物质及质量变化不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针对化学计算的
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已知一种物质的质量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要求学生利用固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解答这一层次上,更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个动态的过程以及化学反应中物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初中阶段研究化学物质基本上停留在定性方面,而到了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就会从定性向定量转变,老师们如果能通过这类题型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化学计算题,也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实现初高中化学学习的无缝衔接。
        再例如202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7题(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
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本题理论结合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66g,而实际称量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49g。首先,第一个空的答案就需要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在计算题中的应用,其次,第二个空的分析就需要用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发生反应的性质,此题还是要求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由此看来,我们在化学计算题的教学中不能只是机械性的训练学生记住解题步骤和解题格式,更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本质。
         在化学计算题的教学上,我不赞成多刷题,虽然这一做法对提高应试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样做会降低初中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学科价值的认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两级分化更为严重。在这
里,我建议广大的一线初中化学教师们利用平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一些情境自编题,既能加强教学针对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做题中领悟化学知识。
            纵观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总体变化不大,但是每年的一些细微的变化也反映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思路,试题中体现着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近年来,安徽省中考中这两道
计算题的改变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初中阶段化学计算题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更新发展,同时,注重对典型中考试题的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使自己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永立潮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