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囚笼,沐浴“教育培训”之光——临港小语第一次网络研修有感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何开玲
[导读] 一次有意义的培训,一定是一次贴近培训者生活的写照,又是高于培训者生活的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培训。作为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应该与时俱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和我共同成长,让他们做幸福的学生和让自己做幸福的教师。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  四川  宜宾      何开玲    644012)

内容摘要:一次有意义的培训,一定是一次贴近培训者生活的写照,又是高于培训者生活的具有切实指导意义的培训。作为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应该与时俱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和我共同成长,让他们做幸福的学生和让自己做幸福的教师。
关键词:春风细雨 与时俱进 唤醒  五大源泉 结构化
         为了激发教师们的读书热情,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小学语文研修组的凝聚力。2020年6月27日晚19:00—21:00,临港41位小学语文教师在翠屏区师培中心田云春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指导下,在家里通过钉钉软件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研修活动。
         遥想前些年的培训似乎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但本次活动不同,它节奏紧凑、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充分激发了教师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提高上有很大的帮助。田老师采用这样的培训活动方式贴近了我们的教学生活,给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虽然我们牺牲了休息时间,但我觉得那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培训我依然在原地徘徊和求索,我好似一只远航的帆船终于在黑夜中找到了那盏璀璨的灯塔!
        教育兴邦,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型的各方面人才,特别需要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教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怎样学。每一个学生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所以,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唤醒他们身体里的正能量。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握住孩子们的发展规律,在唤醒的过程中既要有耐心也要有爱心。耐心不是揠苗助长,而是静等花开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因势利导。爱心并非一般的情感之爱,他不是父子之爱,母子之爱,朋友之爱,男女之爱而是一种理性的爱,无私的爱。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必须让自己保持冷静,以一颗仁爱之心去理解他、包容他、引导他,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我从教二十多年,经历的教改十年有余,但我依然走不出传统的囚笼。归其原因是我没有读书和学习,使得自己见识浅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经意间便把课堂变成了自己的独角戏。通过田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同事们的交流讨论,我明确了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扎实上好每一堂课。让五大源泉即清晰、细节、停顿、运用、写练,扎实好每一堂课。把课堂变成扎根的过程,刨坑的过程,攀岩的过程,在教学中还要适度的等待和停顿。坚决改掉我们原有的一些毛病,避免“滑冰课”和“秀课”出现。在课堂中和课外生活中善于活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达到以结构化的科学方式教学。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老师教得也轻松,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推进感和生长感。然而会上这样的课,作为教师必须明白课堂上要孩子们挑战什么?突破什么?提升什么?“这样的课堂不一定热闹,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这样的课堂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当孩子的领悟力和自觉学习能力培养起来了,就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通过本次网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走出了传统的“囚笼”,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学以致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让孩子和我共同成长,让他们做幸福的学生,让自己做幸福的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