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浅谈耐久跑的多种练习方式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下   作者:陈慧丽
[导读] 体育教学中,中长跑是发展学生耐久力和奔跑能力的重点教材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它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水平三中也设置了50米×8往返跑的要求及目标,意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但是在现体育课及体质测试成绩中显示出学生的耐力水平还是比较薄弱,耐力跑的课堂氛围也比较消极的。除了耐久跑本身长时间重复动作的特点,对

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陈慧丽  310000

摘要:体育教学中,中长跑是发展学生耐久力和奔跑能力的重点教材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它对人体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水平三中也设置了50米×8往返跑的要求及目标,意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但是在现体育课及体质测试成绩中显示出学生的耐力水平还是比较薄弱,耐力跑的课堂氛围也比较消极的。除了耐久跑本身长时间重复动作的特点,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体育课组织教法也存在部分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成为了教师需要关注点之一,
关键词:耐久跑;多种练习方法;组织形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真本领”的教师能把“单调枯燥”的教材精心加工成“有趣”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验运动的愉悦感。没有“本领”的教师却能照搬照抄,使课堂死气沉沉。常规耐久跑的安排就是跑操场几圈,虽然从练习实效上,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但是其实学生并不乐意接受这样的锻炼方式,甚至不愿意跑。作为教师需要在组织课堂上多下点心思,改变一下耐久跑的组织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在于距离上,而在于练习的趣味性上,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体质,更可以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这里列举了几种练习方式。
         (一)游戏化教法
          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适合水平阶段身心特征,构建欢乐天地,如扑克大战。
          1.组织形式
         将班级分8组,每组大约5人左右,(各组相差不能大于1人),八组同时参加进行PK,在每队终点处摆放1—19数字的扑克(数字面朝下),队员从起点出发跑至本队终点翻开一张扑克,每次只能翻开一张,按顺序依次翻开1-9数字的扑克,每次没有翻到对应顺序的数字扑克必须数字面朝下放回,直至按顺序翻到数字9停止计时
         2.教学优点
         2.1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
         2.2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
        (二)团队协作法
         利用团队协作的形式进行练习,融合小组合作意识到教学中,不仅仅可以提高耐力,更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之前互助有爱的品质。
         1.组织形式
         团队协作跑:利用友伴型分组,即让学生练习前自由组合,相比于规定的小组,大多数学生更喜欢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同伴之间更容易交流、解决问题。规定小组完成1500米的耐久跑,要求小组在跑的过程中相互协调,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



         2.教学优点
         2.1利用友伴型分组,在教学中,伙伴之间可以相互鼓励,一起锻炼,每一个学生都
         能体验到体育学习中成功的乐趣,跑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习了如何去配合整个集体的节奏。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伙伴会不断鼓励跑的比较慢的同学,甚至手拉手带着他冲过过终点线。
         2.2选择适合小组的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伙伴的帮助,最后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
        三)竞赛激励法 
        莱格尔跑。莱格尔跑原是篮球裁判员体能测试内容之一,它是根据音乐节奏,由慢到快进行的20米折返跑,每个一段时间就会出现 “嘀”一声,随着时间进展,“嘀”声间隔越来越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速度耐力的体能练习。
        1.组织形式
        画好20场地,音乐开始后跑到对侧标志线,当再次听到“嘀”的提示音后才可返回,
        循环折返跑,注意每次折返必须一脚或双脚踏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减距离,如班级中我们可以分成两组,耐力基础比较好的进行20米的折返,基础较弱的进行16米的往返。或者是在练习过程中直接调整距离。如读数1-30采用20米折返跑,读数31-50采用18米折返跑,读数51后采用16米折返跑。
        2.教学优点
       2.1本练习方式有音乐伴奏及具体时间限制,学生感到比较新颖,更乐于尝试。
       2.2形式多变:练习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同距离次数的比赛或者不同难度和形式的挑战。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练习效果非常好。
     (四)替代型教法
       除了普通的耐力跑,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穿插一些其他的项目增加学生的耐力素质。如带短绳折返跑、定时运球跑、滚车轮跑等发展速度耐力素质。
       1.替代项目
       1.1运球跑定时跑
      篮球场内,以单手或双手交替运球跑动5分钟,练习3—5次,每次间歇2分钟,要求不间断进行,或禁止原地运球。
        1.2带绳折返跑
        篮球场内5人一组,带绳往返20米,其余同学原地跳绳,依次接力直到所有同学完成,练习可进行2-3次。
       2.教学优点
       2.1练习形式多样辅助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2.2选择常见的器械进行练习,不仅耐力素质有所提高,还潜移默化地增强了速度、灵敏与篮球运球能力。
       以上的内容同样是教授耐久跑,但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组织形式,收获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其实有很多可开发的资源,比如在反复的折返跑中加入推到扶起标志桶、越过一定障碍,校园定向跑等。只要教师善于观察,不断尝试,学生的新鲜感总能保持在一定水平,灵活的课堂使学生更多体会到的是愉悦感和成就感,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喜欢上体育课积极的去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林荣国.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