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李晓艳
[导读] 作为一门抽象性较为明显的学科,在中学教育阶段,数学一直都是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头疼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学科,会出现更多的学困生,也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辅导方式,实现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利用线上教学的形式有效辅导学生,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带来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此与

李晓艳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五中学  贵州  毕节  551500
【摘要】作为一门抽象性较为明显的学科,在中学教育阶段,数学一直都是学生和教师都比较头疼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学科,会出现更多的学困生,也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辅导方式,实现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利用线上教学的形式有效辅导学生,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带来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中学数学;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64-01

        上世纪8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认定为多元形式,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融合,并获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针对学困生的实践性研究却仍然比较贫乏,所以本文站在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结合《基于线上教学的初中数学学困生辅导策略研究》课题,分析如何帮助智能结构有所差异的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进而提升整体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转化策略
        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下,我们认为人的智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困生的学习困境想要从本质上改变,就需要发展他们的智能,让他们在提升考试成绩的同时,在后续的数学学习环节也能有更好的表现。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智能情况,然后制定更加合理的转化策略。
        (一)认识弱势智慧,找出弥补措施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辅助,借助问卷调查以及交流沟通等多样化的形式,对班级当中每个学生的智慧优弱情况进行了了解,学生对自己的弱势智慧也有了基础上的认知,并帮助学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余时间,也会有意识的开展这些转化策略,记录下学生身上的具体表现,并不断对针对性的弥补措施进行完善,帮助学生不足智慧上的弱势。
        (二)积极开展反思,表达自己见解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也要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语言智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在数学定理、公式、概念附近做出批注,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数学本质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在学习了一部分数学知识内容之后,应当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语言智能,让学生借助写作学习日记的形式,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借助线上教学带来的巨大优势,让学生一些无法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想法和内容,借助自我认识与语言智能,利用线上的方式进行表述,这样学生往往就能感受到“豁然开朗”,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基于线上形式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更好,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三)借助线上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语气、语调或者节奏,将学困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内容上,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借助线上教学的形式,与学生通过一些线上的数学小游戏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运动智慧,让运动智能强的学困生能够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深度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如,“y=kx+b,分析k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对学困生而言,这道问题是很容易混淆的,为了防止对后续的学习造成困扰,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上形式控制制作好的数学模型,将模型斜放在图形和坐标轴的方向上,重合时k>0,相反的情况下则是k<0.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对部分学困生而言,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比较顺畅,但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却往往有更高的心理负担,害怕自己出现失误、尴尬。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就应当充分调动他们的人际关系智能,让学生通过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帮扶方式进行学习,或者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借助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借助网络建立视频和语音的连接,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让学生将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与结果通过邮件和私信等方式发送给教师,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结构。借助学生之间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交流,让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被调动,也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内容。
        三、构建多样化教学评价机制
        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下,教学评价机制绝对不能是教师单方面的制定,应当采用多种教学评价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活动与形式,进而推动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借助线上形式,让学生在获得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学生互评与自评等形式。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帮助学生避免在学习过程中陷入误区。学生借助线上开展互评,借助他人的尺度来约束自己,反思自己,并通过这样的形式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借助自评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状态,并逐渐提升洞察力、反思力。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帮助学困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做出有效的转变。、
        结语:学困生的转化是困扰着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题之一,在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站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下,教师也要掌握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帮助学困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利.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一数学学困生转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何晓娜.多元智能视野下的数学学困生及其转化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