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片“叶子”都美丽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莫法娟
[导读]

莫法娟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江苏  宜兴  214211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60-01

        “乐者乐也”,音乐是能带给人们快乐或悲伤的艺术品种,是表达或寄托人类情感的“艺术语言”。音乐从不属于某一政治或宗教,也不是道德信条背诵记忆的载体,它比一般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它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情,使人得到或喜或悲的震撼。因此,在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把握音乐情感这一要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谁的眼泪在飞”
        俄罗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谢洛夫说过:“如果人心灵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世界上就会有音乐”。可以说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人内心神池思想的自述,是一种情感的独白,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直抵我们的心灵深处,在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深深地陶醉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美妙的旋律中,学生的歌声优美动听,一曲结束,大家意犹未尽。突然从一个角落传来了汇报声:“老师,XX哭了”。我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全班最调皮的XX,我恨恨地想:又是他,哪节课他要不作怪我就要“烧高香”了。不愿意浪费上课时间,我看了他一眼,见他没有影响别人,继续我的课堂。下课后,想想还是把他留了下来问他怎么了,他泪眼婆娑地看着我说:“老师,我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走了,我想我妈妈”。和我的儿子一般大小,一个平时没心没肺的孩子,看着他那个样子,我眼圈红了,一把把他抱进了我的怀里,对他说:“你妈妈虽然离开了,但老师相信走到哪里妈妈都会把你记在心里,你永远是妈妈的宝贝,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不光妈妈爱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爱我们的人在身边。以后有什么事情,有什么话都可以来找老师,好吗?”……这次风波后我经常在课后悄悄塞给他几块巧克力,奖励他几本本子,于是在音乐课堂上这孩子的调皮渐渐少了,举手的次数多了。
        考虑到别的班级肯定也存在着这种单亲孩子,于是在其余几个班上这一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候,我特意穿插进了学生们很喜欢的“音乐大师课”中的一个片段——我们宜兴籍的景栎文和爸爸之间的故事,当景栎文《张三的歌》响起,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课堂上当大家唱起《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歌声中充满温馨,脸上洋溢着幸福。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教学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音乐独有的特质去呼唤学生的情感,使之与音乐情感和谐沟通、交流,只有从内心深处去体验,才能达到为之震撼的效果。



        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音乐教学过程亦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刃而上。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音乐的情感是复杂的,每个个体体验也不相同,只有与人的音乐需要相关的东西才能引起较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情感,了解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歌的信心,让一朵朵“羞答答的玫瑰”在音乐课堂上静悄悄地开放。
        三、“洒向人间都是爱”
        贝多芬说过:“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我在教学第九册第五单元歌曲《爱的人间》时,我采用了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整堂课通过“爱的呼唤”、“爱的体验”、“爱的升华”、“爱的奉献”等内容,层层推进,整节课融听、唱、看、动于一体,寓爱的情感教育于生动的音乐活动中。从当前的热点小悦悦撞车案导入,尤其是学生在看到视频在小悦悦撞车后路人的默然、在小悦悦离去后她妈妈的眼泪,让我们每个人动容了。我们在思考在这种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做?我们现今的社会缺失了什么?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分组讨论,有了切身的体会,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别人,传到每个角落,让人人得到爱,让世界充满爱。在这种情境中,歌曲的学习、歌曲情绪的把握,学生演绎的淋漓尽致,这是心底的一种呼唤。
        《音乐课程标准》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今校园中独生子女居多,自私、独断屡见不鲜,教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滋润,让爱充满校园,洒向人间。
        音乐是情感的语言,情感是音乐的灵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让我们在音乐课堂上用心、用情呵护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因为每一片“叶子”都如此美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