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渗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孔丽萍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逐步到来,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逐渐突显。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注重渗透文化教育,促使幼儿从小培养优秀品行、高尚情怀,对区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进行认知和了解,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文化核心素养。幼儿教师要严格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育儿活动,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逐步渗透“客家文化”,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家乡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浓厚

孔丽萍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中心幼儿园  江西  赣州  341208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逐步到来,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逐渐突显。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注重渗透文化教育,促使幼儿从小培养优秀品行、高尚情怀,对区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进行认知和了解,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文化核心素养。幼儿教师要严格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育儿活动,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逐步渗透“客家文化”,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家乡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浓厚情怀。将“客家文化”渗入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是对客家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形式,是激发幼儿建立客家文化情怀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个人核心素养。
【关键词】客家文化;区域活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59-01

        引言:近年来,在我国幼儿园育儿过程中,将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作为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将客家文化融入到其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促使幼儿激发活动兴趣、增强活动动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客家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传承、发扬,从而增强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水平,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幼儿园教师可以从精选区域活动作品、培养学生讲述和朗读、巧妙开展提问、创设情境表演故事、编构故事活动等方面着手,将客家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从而促使客家文化得到高水平、高效率的传承和发扬。
        一、运用客家文化创设区域活动情境
        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身心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结合客家文化的特征、特点、特色,来创设具体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情境,让幼儿在形象、直观、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客家文化精髓内涵、激发客家文化探究兴趣,让幼儿对客家文化的思想、认知进行了解,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思维得到发散、对客家文化的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践能力、认知思维等,为幼儿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幼儿对客家文化进行学习和应用,从而实现传承和发扬的目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应遵循实践性和创新性,要在客家文化渗入过程中,引发幼儿的思考与实践,让幼儿主动投入到客家文化背景的区域活动情境之中,帮助幼儿建立区域意识和区域思维,充分融入到活动的环节中,促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能力,为弘扬和继承客家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遵循客家文化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在开展科学、高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科学收集区域活动材料,促使区域活动可以顺利开展,让幼儿的思维、行为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教师要遵循客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来收集区域活动的材料,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受浓厚的客家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对客家文化传承和学习的情感,有效激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应用,是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既可以丰富自身的认知;又可以汲取活动的经验。
        例如:在家长、教师的联动合作下,教师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整合和改进,制作成具有浓厚客家文化内涵的活动材料,并且投放给幼儿,促使幼儿在应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受到客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幼儿的区域活动综合能力。比如:教师收集并制作了很多具有客家特色的本土化游戏器械,为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助力。如:独轮车、滑板车、铁环、稻草绳等,将游戏器械融入到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和亲子活动中,既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又可以激发幼儿对客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兴趣。
        三、利用客家文化特色创设特色区域活动
        良好的客家文化区域活动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激发潜力,培养幼儿自主、高效的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核心素养。教师要利用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蔡小,来创设幼儿园区域特色活动,让幼儿深切理解“特色”的价值和内涵,进而提高幼儿的客家文化学习意识,让幼儿在特色区域活动中,促进自身的文化意识多元化、开放性,进而培养幼儿继承和发扬客家文化的意识。
        例如:在户外角色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投放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犁春牛”、“九狮拜象”、“赛龙舟”、“游灯”、“对山歌”等,来培养幼儿对客家文化的认知意识,促使幼儿自主投入到特色区域活动中,感受客家文化气息。在美术手工区域活动中,教师投放具有浓厚客家文化特色的“簸箕”、“培田古民居”等特色的图片材料,让幼儿产生动手制作的兴趣,运用彩纸、剪刀等进行制作活动,促使幼儿受到客家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客家文化已是当前育儿的趋势,一方面,帮助幼儿建立区域文化意识,丰富区域活动内容,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帮助幼儿从小建立区域意识、民族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注重在区域活动中渗透客家文化,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思想,引导幼儿自主投入到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客家文化,有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王莲莲.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3):38+40.
[2]陈娅敏,邵忠红.探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11):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