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吉春颖
[导读] 客家童谣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客家童谣取材多以客家地区最为日常的生活物事为主,形式上丰富多样,旋律轻快上口。幼儿教育阶段,对客家童谣的有效融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吉春颖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中心幼儿园  江西  赣州  341208
【摘要】客家童谣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客家童谣取材多以客家地区最为日常的生活物事为主,形式上丰富多样,旋律轻快上口。幼儿教育阶段,对客家童谣的有效融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对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客家童谣;幼儿主题活动;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51-01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精神文明获得人们广泛关注,文化教育同样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成为幼儿成长发展期间健全人格的关键因子。幼儿园应当对社会资源加以充分合理利用,引导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深刻体会,对家乡发展变化做出直观感受,促使幼儿形成热爱家乡、祖国的优秀情感。客家童谣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幼儿教育阶段,对客家童谣的有效融入,对幼儿身心成长与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组织开展一日生活,自然融入客家童谣
        生活同教育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可位于生活中有效融入客家童谣,如组织“学说客家话”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了解客家文化。期间,教师可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要求幼儿用客家话表达,说对则可以进行适当奖励,并评选“客家话小能手”,为幼儿学说客家话奠定重要基础。同时,开展客家民间游戏活动期间,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同时,念出客家童谣。如跳房子小游戏,可要求幼儿学说客家童谣,在游戏的同时,感受客家童谣的趣味。此外,客家民间存在同美食息息相关的客家童谣,如《豆腐行》、《灯盏糕》等客家童谣,组织幼儿学做客家美食,使幼儿能够对客家文化做出更深的认识了解。教师还可对客家童谣融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为幼儿播放客家童谣,营造良好的客家语言文化氛围,促使幼儿可以对客家童谣与客家文化产生充足兴趣,积极主动学习了解客家童谣与客家文化[1]。
        二、客家童谣融入德育,有效升华教学主题 
        道德教育属于教育的关键构成,尤其是幼儿教育,对幼儿品德人格与道德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教育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幼儿教育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民谣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思想精神,对幼儿身心成长具有中影响和意义。所以,幼儿教育中,对客家童谣的有效融入,对幼儿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当重视在德育教育中有效融入客家童谣,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客家语言和客家文化,接受道德教育的同时,培养幼儿积极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客家语言属于流传相对广泛的地方方言之一,客家童谣则涵盖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内容。所以,教师可对客家童谣有效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有效升华教学主题,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讲解,促使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比如,《月饼先敬阿婆吃》这首客家童谣,童谣的内容充分体现出道德观念中的“孝道”,开展德育教育期间,教师便可对童谣进行有效融入,实现教学主题的有效升华,促使幼儿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加深入的认识理解,培养幼儿优秀的品德人格与道德素养[2]。
        三、客家童谣融入表演,积极推进传承创新
        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对客家童谣进行有效融入,由于客家童谣多以生活物事为主,教师可利用故事的形式做出讲解,并指导幼儿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促使幼儿主动联想,感受客家童谣,对客家童谣产生充足兴趣。比如,客家童谣《大过年》,是和春节有关的故事,幼儿对此有着极大兴趣,教师可引导幼儿选择不同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期间,要求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道具与服饰,促使幼儿可以对客家文化做出基本的认识了解,使客家童谣有效融入到表演活动之中。此外,教师同样可组织幼儿开展小组比赛,并选择幼儿充当评委,对小组表演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适当的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全体幼儿能够对客家童谣和客家文化做出更加积极深入的认识了解,以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 
        四、创设生动文化情景,积极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教育阶段,对客家童谣的有效融入,教师可组织开展客家童谣诵读,以艺术活动、舞蹈或是歌曲等丰富形式做出具体表现。同时,可对客家童谣进行仔细收集整理,并筛选成册,引导幼儿开展集体诵读,或是邀请家长同幼儿共同诵读。幼儿园方面,同样可组织开展相应的主体互动,如“客家红色文化”等,带领幼儿参观伟人故居与革命圣地等,对客家红军故事做出深入认识了解,或是组织“忆苦思甜,重走长征路”的生活体验活动,在丰富活动中有效融入客家童谣。位于主题区域,可组织“客家旅游”的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客家童谣,使幼儿可以对客家美景和风土人情做出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此外,还可组织开展客家主题游戏,在游戏中融入客家童谣,对客家文化、精神和传统等进行积极传承弘扬。
        结论:综上所述,客家童谣属于流传性较为广泛的地方方言之一,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促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幼儿教师需对此加以重点关注,对客家童谣有效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学习了解客家童谣与客家文化,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以此培养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丹霞.客家童谣融入幼儿教育的策略初探[J].少男少女,2018,002(033):93-94.
[2]王潇.基于客家童谣的幼儿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5):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