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陈雪
[导读] 数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应在教学中增加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 探究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陈雪     重庆市潼南区崇龛九年一贯制学校  402677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应在教学中增加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 探究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48-01
        引言: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单纯的在理论层面学习,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锻炼。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应增加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设计问题
        以往,数学问题比较简单直接,或者是计算题,或者是应用题,导致学生的解题兴趣不足。对于小学生而言,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尤其对于数学学习,很多学生都会感到“头疼”,更加谈不上解题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会积极思考,更加不会联系到生活实际。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需要教师科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能够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引导和启发作用,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热情,实现触类旁通。要想做到科学设计问题,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以免丧失探究意义,同时也不能难度过高,并且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感与逻辑性,要能引导学生逐步加深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样可以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鲜活,能够促使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和探寻新知识,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等。只有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加重视数学学习,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思维的绽放。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解决问题”方面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方面的素材,结合素材设计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角的初步认识”这方面内容的教学为例,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画图、观察、分析以及尝试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可以促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途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再次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学生便会尝试通过通过的方式和渠道来解决问题。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小小测量员”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测量与记录。这些内容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既能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也能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既能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也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以数量关系为基础,理清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越深入,学生的解题思路便会越广泛,教师要在数量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与提升自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数量关系结构更加生动,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有的解决问题策略难以掌握,并且应用难度较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不断运用相关策略,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策略运用意识。最后,要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都不止一种,不同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教师应指导学生应用最优的策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保障解题的效率,也能保障解题的准确性。要帮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策略,进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选择最佳的解题策略,保障解题效果。
        结束语: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协全. 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探讨[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适用),2016,(01):24-25.
[2]赵家喜. 给学生一片天地,还课堂一份精彩——浅谈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5,(12):73+75.
[3]许晓玲. 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过程——由“面积复习一课”的“割补法”策略教学想到的[J]. 小学时代(教师),2012,(09):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