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张伟娜
[导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和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创新是一种能力,一种智力资源,创新和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突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的教育,在教学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结合

张伟娜     邯郸市荀子中学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和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创新是一种能力,一种智力资源,创新和发展是相辅相承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突出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的教育,在教学中应该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结合教材发挥创造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探究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04-01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世界性教育的潮流。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比较关键。那么,如何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个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好的环境
        过去的教学只是老师做或讲,学生只是为了看热闹而应付过去,根本不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独立的、自主的、创新的主体,改变演示实验中老师做学生看或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让学生配合演示或直接由学生演示。这样即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精神。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的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于要解决的新知尽可能去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寻求最佳的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升华为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热爱自己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也喜爱你的学科就必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才能使学生实现情感的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及时恰当地给予学生评价,多鼓励,少埋怨,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中。
        另外还要学生给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消除课堂的拘谨,解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同时,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感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要提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还有,可能学生的意见也会出现有不准确或者错误的,我们要和学生共同的分析讨论,千万不能有意无意地扑灭学生大脑中冒出的创造性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质疑,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另外, 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别致,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以旧引新、 制造悬念,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影像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通过“鸡尾酒”、“魔棒点灯”、“镁条燃烧”、“喷泉实验” 等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的化学的史实:如冶炼钢铁,发现黑火药,煤和石油的发现等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和伟大, 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主动探究。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开端,质疑能力是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内容,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即能够提出为什么的能力和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行充分联想,在日常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提出问题。例如:氢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铜制品为什么会变绿?银饰为什么会变黑?加油站为什么严禁烟火?夏天出汗变干后为什么会变白色等等,思考这一系列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另一方面,学生质疑能力的养成还在于学生敢于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现有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具备检索有力证据或通过实验进行反驳的能力,勇于提出新的假设,打破已有的思维局限。
        学生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理顺现象及本质的逻辑和内在联系,避免在众多疑问中无从下手,只进行提问,缺乏理性思考,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的效果。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淡化标准答案,去鼓励学生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得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增强创新的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科学知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结合教材中实验来自制一些小教具等等,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的条件去进行丰富的活动并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