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崔守金
[导读]
崔守金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大河镇中心小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怎样教好和学好语言文字就显得尤其重要,现就教好和学好语言文字谈一点看法。
        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首先就是教好间接知识,其次才是传授直接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教给学生探求知识所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该怎样学呢?学生要学各种生活的技能,学前人积累的经验,当然就是向书本学习,因为书本知识具有系统性和概括性且是分门别类的,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后日积月累形成的,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教师是先接触了人类文明,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接受了人类文明,教师是先知者,学生是后学者,二者是教与被教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教师就具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教师具有了超高的满足感,一是先知知识的自豪感;二是挥洒泼墨的自由感;三是侃侃而谈的洒脱感;四是声情并茂的表演感,使出浑身的解数抓住小学生的眼球。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跟着教师的指挥棒,只要不违反教师的意志,照教师说的做,照教师做的做,就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否则就是调皮捣蛋鬼。学生活泼的天性没有了,摆好架势开始学,学什么,一是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一古脑儿的接受下来,至于接受了多少,只能听天由命了;二是教师喋喋不休,生怕遗漏了知识点,学生却大大咧咧,不以起为然;三是受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倾斜,好在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谓的副科也开齐开全了;四是学校开展了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报名参加,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弥补了学生知识的缺陷。
        在知识积累方面,教师是优越者,因为他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积累,是学生无法比拟的。而学生呢?作为一个初涉世者,各种表现和做法都显得幼稚和可笑;教师是成熟的个体,学生还处于“拔节孕穗期”。因此,教师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就不能拐弯抹角,而是要做到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听懂搞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不厌其烦,循环往复,一遍不行,来两遍;两遍不行来三遍,周而复始,直到学生弄会为止。这对于有些学生可能就比较头疼,他们会心不在焉,多次的重复会使他们疲劳,你会给他们说一些大道理,譬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知识在于积累,更在于应用,学识渊博的人就是积累的知识多,积累知识的方法就是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重复就是记忆最好的方法,可惜学生都不愿回头,苦口婆心换来的也只是回眸一笑。所以,有时要使用一些必要手段,俗话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恩头”,但有时还就要强恩头。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人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贯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关于学习方面的成语格言数不胜数,我重点关注了“温故而知新”,查了“温”的意思:1、不冷不热;2、稍微加热;3、温度;4、复习;这里取复习之意,为什么要强调复习?就是只有通过复习才能把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扎扎实实;才能举一反三,从而找到学习新知识的钥匙,
        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怎样做到不教,最好的办法就是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张网捕鱼,与其喋喋不休不如循循善诱,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留有余地。学生要从潜移默化达到信笔涂鸦,从临摹描红达到游刃有余,从鹦鹉学舌达到胸有成竹。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学习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就会成为民族之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的毛泽东。
        教与学,相铺相成,相得益彰。犹如一碗清水,添一点色彩,就会五彩斑斓,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