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展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陈林
[导读]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新的课改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展现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陈林     贵州省湄潭县求是高中语文组
内容摘要: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新的课改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展现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发展,课改,高效,素养。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 新课程环境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这样的学生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过去,基础教育课程的确定性十分明显,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这种机械的教学活动,是靠课程内容的精确性作保证的。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环境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有的教师常年累月就在一两个年级循环,教学模式重复固定,陷入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教师每天只能按照别人规定的“标准答案”备课、上课、改作业,这种年复一年的重复,由于缺乏挑战精神,所以教到最后我们教师自己的水平变得和我们的学生差不多。
        我校课改教学模式为“3+2”模式,“3”指学生预学、课堂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课堂释疑;“2”指课堂检测、拓展提升。通过课改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展现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课堂数学改革重在“两自、两转变”的实施。


“两自”即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两转变”即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成长由传统的“教中心”向现代学生的“学中心”的转变;教师的数学设计必须图绕学生自主成长来实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指导下,教师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机会。
        为此,我校课堂数学实施环节如下:检查自主学习情况,检查方式有教师提问、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出示检测题检测等。此环节的意义在于,可督促学生进一步做好习,明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落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课堂释疑,一是小组释疑,教师出示课堂学习目标后,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合作探,在探究过程中,发挥集体智慧,增强小组凝聚力。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可以通过小黑板展示,可在黑板上张贴,可由小组代表口头陈述结果。二是组间释疑,三是教师释疑。此环节的意义,可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交生”“师交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检测,当堂完成教师安排的检测题,以导学案和固学案为主。此环节的意义,可检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这包含对学生情感情操的陶冶、知识的积累、方法的运用等。
        拓展提升,以导学案和固学案为主,学生完成较有深度的作业,也可以由教师自主命题,然后教师批改评价,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拟行路难》时,在拓展提升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题,要求学生以对句的形式来理解作品的主旨,出的上句是:水泻东西南北;启发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出下句,最后展示成果,小组的对句有:①人分贵贱穷达。②人分富贵贫穷。③人有悲乐苦愁。④人尝苦辣酸甜。⑤人度春夏秋冬……课堂气氛活跃,小组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师上课后,反思教学的得失最为重要,能为以后的教学工作作有效的借鉴和指导。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课改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以学生为主,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以情引智;以学生为主,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主,展高效课堂。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