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廖强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社区和网上银行已经出现。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各种企业和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人们清楚地看到,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实现的。创新能力是信息发展的动力,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展开研究。

廖强    湖北省恩施市教育局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社区和网上银行已经出现。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各种企业和新闻媒体的帮助下,人们清楚地看到,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是很难实现的。创新能力是信息发展的动力,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动手能力;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19-01

        信息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初中信息课程应该如期开设,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多进行上机操作与演练,还要让学生们掌握信息素养。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作简要的分析。
        一、开辟宽松的计算机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在我们很多落后的山区,拥有计算机的家庭是非常少的,计算机在很多学校被视为宝贝,加之学校缺乏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因此上课教师很怕学生损坏系统,总是一味地规定学生本节课进入规定的程序,按要求、按步骤做。久而久之,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探索知识能力的发展,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趁老师不备故意破坏计算机,比如带电拔插外设、拿走鼠标弹等。在我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和机房管理工作中,为了让学生轻松上机,从而轻松教学,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直观教学。找一台被淘汰的计算机,打开计算机主机箱,给学生讲清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演示系统安装过程,让学生简要知道计算机各部件在市场的大致价位,以及不当操作会带来的损失,让学生知道带电拔插的危害性等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明白安装一个系统要花费的时间,让学生记住自己若非专业维修人员,请勿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擅自拔插元件。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及害怕感,又让学生知道了怎样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计算机,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从而配合教师用好、管好计算机。
        2.对系统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当学生初学计算机时,由于对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误删除一些重要文件,轻则使某些应用程序无法正常使用,重则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这样必然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我在做机房管理工作时,对机房中所有硬盘(40G)划分为三个分区,其中C盘做系统,D盘开放给学生,E盘放重要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并将C盘的镜像文件放在E盘,并安装了还原精灵(当然,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还原卡),保护C、E盘,还原方式采取定时还原。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系统,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上机环境,教师在上课时,则可以大胆地鼓励学生去点击,,从而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灵活设计教学情境,拓展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探索性、适当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这也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这一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知识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意识创新。
        例如,在WPS5H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制作新年贺卡。这些作品需要文本设置以及图像和文本的混合。在学生的实践中,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交上来的作品也很精致。一些学生把他们的名字作为艺术人物,把他们的照片放在页边空白处。一些学生在文本框中键入课程介绍,并用粗体标题加以注释。一些学生把新年愿望写在一个文本框里,然后把它们放在带有文章标题的大字体框中。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展示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当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富有想象力和特色的春节贺卡时,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感兴趣。甚至下课后,许多学生都围着我,让我重新安排学习任务——制作新的中国新年贺卡。他们都说这次能做得更多就太好了。


可见,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使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创造,这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多样化的信息入手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多样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也比较大,学生对于这些事物的感知能力都比较强,微博、微信、博客等也正是初中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对于系统软件的认识就比较容易。这些软件都是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之中,所以学生们可以申请自己的账号来进行文字的表达,老师也可以从学生们的写作中感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办公软件是最常用的软件,比如Word文档的使用,老师可以布置一段文字让学生们去写作,但是首先应该给学生们讲述工具栏上各个图标的功能、这些图标各自代表的含义以及怎样正确使用。这样,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灵活运用。
        四、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团队精神
        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也常常采取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与伙伴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教学《创作图画》一课时,教师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挑选一幅雪景图,要求“请大家联系美术老师所教的作画步骤,围绕画好这幅雪景图所需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充分讨论,形成画图方案,再在计算机上画图。”根据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各个探究小组就忙开了:查课本、找资料、小组讨论、上机摸索、积极验证、认真总结、解决问题,最终确定画图实施方案。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程度更高,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获得了知识,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新时代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优化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动手操作与创新的动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提倡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而在信息技术这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中,这种要求更为迫切。在教学中,我采用PAR法,即预习、应用、复习。首先在课前充分研究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把所教内容由易到难排队,自己通过上机练习预演操作。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上机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中总结。
        为了验证PAR方法的实施结果,我在两个班作了对比实验:学习DOS操作系统时,我在一个班采用传统的理论为主,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结果学生叫得多,上机一操作错误不断,虽然能说出一些操作理论,但应用能力很差,甚至部分学生对上机操作产生恐惧感。另一个班教学时,我采用PAR方法。则开始学生很不适应,认为基础差,没有预习能力。而我认为这正是长期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学生对教师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学生没有转变学习观念,主体意识差。在强制实施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展,学生对上机练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同样是对DOS操作系统的应用学习,由于教学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重点来抓,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将来步入社会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学生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需要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鼓励学生,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寻求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实验,提高动手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钢营.在计算机实验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4,第03期,50-50.
[2]罗吉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第07期,61-62.
[3]王露霖,严武.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8(22).
[4]姚晓峰.初探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