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银都玛
[导读] 幼儿园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进行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要在幼儿时期就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生活中,他们才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要想正常有序、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活,就一定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养成,这也能够为孩子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进行幼儿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银都玛    库尔勒市第二幼儿园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幼儿园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进行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要在幼儿时期就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在生活中,他们才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要想正常有序、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活,就一定要注重良好行为的养成,这也能够为孩子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进行幼儿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关键字】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65-01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1、为幼儿园幼儿打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要为幼儿创造能够进行道德情感激发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优质环境和氛围,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能够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拍样。教师对于幼儿要有明确的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并且要爱护每一个幼儿,对于幼儿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发育进行充分的掌握,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孩子,对幼儿不能冷莫,不能训斥和责备,这样幼儿就会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能够更好的与小朋友们进行相处。在进行教育环境创造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教育目标进行教学环境的设置,要选择一些比较鲜艳的画面进行幼儿意识的刺激,不断的培养幼儿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2、进行家庭氛围的发挥
        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家庭是影响幼儿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品德建立、行为习惯的重要客观条件。为了保证家庭成为幼儿道德培养的良好环境,家政要注重家庭和谐、愉快氛围的创造,让每个孩子能够拥有快乐、健康的思想情绪。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体贴、敬老爱幼。在与人交往时,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讲粗话、脏话,待人亲切诚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意愿,不要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当幼儿出现错误或有过失行为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方法,不使用尖刻的言辞、训斥,更不能体罚幼儿。
        3、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影视内容还有不适宜幼儿观看的内容,这些由成人有意无意编写的作品中的糟粕,必然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有资料分析表明,相当部分幼儿所表现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就在于此,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在为孩子们选择电影、电视节目时须特别注意,提供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提供多向教育的机会
        1、游戏教育
        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的优缺点以及他们掌握行为规范的水平。如游戏《什么好,什么不好》能够培养幼儿对一定道德标准和道德概念的认识;在游戏《娃娃家》、《邮局》、《图书馆》中,能培养幼儿的友好关系,使幼儿懂得完成任务和各尽其职。
        2、常规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每日生活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及行为规范。在每日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常规教育。教师不仅要告诉幼儿怎样做,还要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幼儿明白规则后就会按要求做。此外,在活动中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如哪些幼儿积极地收放玩具,哪些幼儿乱放玩具,然后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对行为进行评论;也可采取提问的方法问幼儿:我想看图书,该到哪儿去取呢?你为什么这样快就取到了?幼儿就会说:因为我们的书是放在书架上的。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巩固了幼儿对规则的掌握。
        3、艺术教育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和文学书籍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影响很大。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给幼儿选读一些优秀的品德教育、幼儿读物,组织幼儿表演书中的内容。每次给幼儿朗读作品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幼儿评价作品中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提问幼儿故事中谁对谁错,指出作品中主人公的好行为,让幼儿也说一说。孩子们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都聚精会神地听。
        三、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
        家、园教育的一贯性是形成习惯的前提。由于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孩子是家庭的核心,老师和家长必须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老师每天与家长要有直接的接触,以更多地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当幼儿有微小进步时,应当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进行表扬;如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老师要以委婉而真诚的态度同家长一起讨论幼儿的行为,分析家、园在教育中是否有某种疏忽,并向家长提出如何纠正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家长半日开放,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观察自己的孩子,注意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同教师一起分析见到的现象,找出幼儿行为偏差的原因。
        结束语:只有经过长期的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配合,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品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很容易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便幼儿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刍议养成教育的含义、特点、功能及本质[J]. 范雪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06)
[2]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 郝志敏. 才智. 2015(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