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王玉玲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王玉玲
[导读] 新课程改革与推行实施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都全面的融入信息技术,所以在实际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完成思维转变,同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更好的保证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同时结合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整体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体融合

王玉玲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中学  河南  永城  4766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与推行实施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都全面的融入信息技术,所以在实际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完成思维转变,同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更好的保证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同时结合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整体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体融合,可以最大程度的完成教学质量提升,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71-01

        引言:数学知识是培养学习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实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是目前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之一,其整体使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对于实际教学工作来说,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够综合的提升教学效率,并且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得到发展,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综合的使其可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使用信息技术开展知识教学能够让课堂传授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同时也可以完成内容的全面丰富,这些有关的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让教师提前完成幻灯片的制作,这样一来在板书的时间上得到节约。并且对于当前的相关初中数学知识来说,其在有关的知识掌握上显得较为生硬,学生在实际的知识学习上无法快速的掌握有关知识,而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之后,能够让学生全面的掌握有关的知识,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积极性得到全面的调动,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着更好的能力提升,针对相关的知识掌握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来完成复习知识内容的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此能够让学习内容更加的直观和便捷。
        2初中数学如何使用信息技术
        对于初中的知识内容传授来说,其包括定理、公式等有关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显得缺少了一定的趣味性。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其看似是由多个单元组成,但是其整体的知识内容都是相互衔接的,并且各个知识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相关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打造数学知识学习手段,而为了完成有关的工作需要从两个阶段入手。



        第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对新鲜事物较为好奇的阶段,因此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其缺乏整体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上,教师首先应当完成对多媒体技术的综合使用,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来完成各种趣味性教学,使用此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产生联想,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板书一直都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对板书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替代板书,通过各种多元化的因素来完成对板书的整体取代,更好的让学生能够掌握板书知识,并且通过观看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全面的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3使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加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多增设一些巩固知识的环节,通过PPT等形式来实现。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的授课结束之后,通过大屏幕进行知识点的相关回顾以及与其他知识的潜在联系,随即安排随堂小测验,测验的方式也不是通过纸质答题的方式,而是通过在大屏幕上展示题目,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当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不同的选择,较为基础的题目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或者需要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很有帮助。
        第二,注重学用结合。数学也拥有应用题,应用题的主要考查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应用题也起到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的作用。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使用此方法,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第三,因材施教。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考查与提问,使其首先掌握好基础知识,再深入探究相对较难的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提问的难度,使其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学习更加上进。
        4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学生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对其的系统化分析和研究可以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是学习各种知识的主要方法,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完成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全面融合。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张亚珍.西部素质教育.2020(07)
[2]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小议[J].卢修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
[3]“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J].汪真军.科技风.20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