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   作者:姜飞
[导读] 深度学习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也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通过多角度建设,多方面激活,多层次推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姜飞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光明街小学 
【摘要】深度学习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也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通过多角度建设,多方面激活,多层次推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课堂;有效策略

        近年来,深度学习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也成为了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在美好的语文世界里倘佯、想象、创造、发展,我们要不断吸引学生投入深度学习,努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近年来,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发现了促进深度学习的几个有效策略:
        一、多角度建设:丰厚深度学习“磁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据此,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去建设文本教材,既要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也要融入学生的主观创造,促使学生变被动的文本“接受者”,成为文本“创造者”、“享受者”。
        1.话题提炼要“精”。要想让学生进人深度学习,进行个性化的感悟,教师需删“繁”就“简”,从课文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最本质的核心信息(即最具有教、学价值的“精华“)。它可以是一个字词、一个句段、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等,然后通过一个精当的、观点鲜明的话题,来切入文本建设。
        2.资源整合要“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扩展视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文本的规定性,又要补充教材,拓展内容,重组资料,要充分利用、合理开发、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使课本由“薄”变“厚”。
        3.实践方式要“活”。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当小导游、演课本剧等,通过师生共同研读文本、挖掘语言实践点,让活动过程本身也成为一份丰厚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应用语言、内化语言,使他们真正将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已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
        二、多方面激活:强化深度学习“磁性”
        无论是利用超出学生预期的“新异刺激”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还是挖掘文本空白,精心营造拓展空间等,教师应通过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上,满足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好动心、好胜心、创造心,通过多方面激活,让深度学习的“磁性“更强烈,促使学生更幸福地享受语文课堂学习。如在教学一些类似《清平乐·村居》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品析演绎,既满足学生需求,又语文味十足。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東的,语文教学就要为课堂的有限时空注入无限的张力,增强课堂活力。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何愁他们不自然而然地走进深度学习呢?
        三、多层次推动:充足深度学习“磁力”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不断增强I深度学习的“磁力”。
        1.把握一个前提——深度参与,激活新知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专题探究、主题拓展、观点争鸣、小组讨论等。如:《忆读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可以设计表格式导读学案,从“作者分别在什么时候读了哪些书?”、“她对这些书有何看法?”几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时,通过活动的参与面、探究的纵深点、思维的批判性、建构的生成度这四方面来对学生参与的深度作出评价。
        2.突出一个重点——深度思考,获取新知
        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能否深入思考,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当,是否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思维的空间、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


我们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从微观到宏观的提升、从事理到哲理的锤炼。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追问,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逐步体会背后的情感,并归纳出这类文体的阅读策略。
        第一层次,走进祖父的内心。当学生从“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这句中仅仅体会到祖父的慈爱时,追问:“祖父,你为什么要这样大笑呢?你辛辛苦苦耕种的谷穗,就这样被你的孙女儿割掉了,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生气吗?”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祖孙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以及祖父那一颗孩子般的童心。
        第二层次,倾吐作者的心声。读完课文后,再次追问:“多年以后,萧红长大成人,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这时候,她想起白已的祖父,想起这个特殊的园子,写下这篇文章。此时,她的内心中最想跟祖父说些什么?”引领学生触摸萧红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层次,体会形神的契合。在第二问的交流之后继续追问:“萧红这些想说的话,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哪里了?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关注文字,从一个个细节、一处处景物、一句句描写之中,发现其背后深藏的对祖父深深的感谢与浓浓的怀念。
        最后,教师可以在这样三个层次的追问基础上,归纳出阅读这类抒情散文的根本策略:关注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与每一处景物描写,读懂其背后的深情。
        3.抓住一个关键----深度引领,加工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领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有一颗慧心,为课堂感悟实践中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也要有一双“慧眼”,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促进学生反思碰撞并不断生成智慧,让“教育智慧”成为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导火索。
        如部编语文教材三上《掌声》一课,“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英子上台前后的心情变化,并写写当时英子的心理活动”是教学重点。英子是一位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孩子,由于学生缺乏相似生活体验,学习中遇到了“障碍点”。笔者提供了以下学习支持:(1)指导学习方法,“抓关键词,多问为什么,就能走进人物内心”;(2)唤醒生活体验,“你是否有缺乏信心的时候,当时你最想获得什么”;(3)多种方式输出,小组先说一说,互相交流后再写。这样,学生在遇到学习疑惑时,教师给子适时的指导;在进行学习拓展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在有了学习感悟时,教师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互动,帮助、促进学生将所学新知进行灵活的梳理、加工。
        4.实现一种延伸——深度开发,拓展新知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孤立的、个别的问题解决,还应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对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所学的知识,把握思维拓展的绝佳机会。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努力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文本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3]Jensen, E, & Nickelsen, L.A. (2010).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讯
乳山市光明街小学开展语文深度学习课例研讨活动
姜飞
(乳山市光明街小学)
        为推进“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学变革,乳山市光明街小学于12月5日开展了以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为核心的优秀课例研讨活动。
        此次活动以部编版五上《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围绕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开发和利用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等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教师们结合课例展示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应“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研发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一思想共识。
        品味深度学习之美 共促语文实践花开。本次活动聚焦资源开发与利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促使学校在提升学生学习力与思维力方面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