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杜丽芳
[导读] 现如今,伴随着在学校内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教育研训中心 杜丽芳   075000

摘 要:现如今,伴随着在学校内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初中的语文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也可以传承发扬中国的诗词文化。如果能够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势必可以培养一大批素养极高的学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得到的精华,在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均有体现,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一时段达到低迷时期。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而初中是学生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教育部也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成为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目标。
        1.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薄弱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学有很大的教学问题。现代教育多是具有功利化主义的,大部分是为了使学生取得好成绩,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会依据考点进行教学,为了节约时间跳过非考点。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不能了解到课本考点之外的其他知识,进而导致学生传统文化底蕴薄弱,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面临很大的问题。
        1.2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足
        学校是为学生谋得更好发展的一个跳板,所以许多学校会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要依据,期望学生能有好成绩从而在应试考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深入,导致学校会以应试考点为主要教育方向,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无法学习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使得传统文化无法深入教学工作中,造成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问题。
        1.3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再加上长期学习枯燥无味的知识导致学生在面临传统文化时对传统文化产生厌烦情绪,不能很好的进行学习并且由于当时的传统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距离现在较为遥远,学生不能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导致学生不能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了解,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传统文化的难懂程度,使其更加枯燥。同时,有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除了考试以外毫无用处,因此没有学习的必要,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往往会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消极,因此学习起来则更没有兴趣,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其枯燥程度。



        2.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工作的策略
        2.1创新教学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改变教学。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大多数老师着重于概念的讲解以及评价的套用,更注重对考试题型的讲解。创新教学的前提是语文教师可以对教材充分熟悉,并且清晰的了解课堂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既可以完成学习目标又学习到了传统文化知识。所以进行创新教学首先应该保证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在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教育观念需要创新,教师不能一味根据考点进行教学,更多应该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2尽力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提到传统文化,我们大多数人就会想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节日中,每个人都有最喜欢的,这不仅仅是在当今社会,在古代也是如此。所以,古代的文人也写出了许多赞美自己喜爱的节日的文章,虽然有遗失,但大多数都留传了下来,供我们学习。而且在初中所学的诗文中,很多都与节日有关,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清明》、《水调歌头》等等。通过这些诗文,学生们可以具体感受到诗文的魅力,甚至体会到诗人写这篇文章当时的心情,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3借助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在讲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古诗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身临其境,一方面是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钱塘湖春行》时,可以首先播放一段与西湖有关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西湖景色的美丽,这样也可以使同学在脑中建立起相关情景,便于同学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从而方便后面的教学。并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其可以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也能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
        3.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情绪更加高涨,有利用教师的教学。并且,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崔晓菊.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
[2]招力雪.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
[3]周彦邦,焦丽.论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19,(32).
[4]柴爱菊.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