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道具重构引发中班幼儿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董一兰
[导读] “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主张为每个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幼儿园   董一兰   400042

摘要:“以儿童为本”的思想主张为每个幼儿提供探索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表演道具重构“一物多玩”从一种器具出发,变换成各种各样的新玩法、新创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引发幼儿对表演道具,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和兴趣,通过道具重构的变化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让玩变得更丰富生动有趣。
关键词:道具重构、中班幼儿、兴趣
        一、“戏剧道具重构”的重要意义
        “戏剧道具重构”一物多玩激发幼儿探索之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每一种道具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道具:如草帽、锄头、头饰、花环、花丛、小草等,都是可以创造性的道具变成新玩法。我们在熟悉各种活动道具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我们可以怎样玩?引导孩子探索道具的多种玩法。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在鼓励幼儿一物多玩的同时,用暗示启发或共同参与的引导方法,帮助幼儿创造出更多的玩法。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点拨者,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孩子一些玩的方法,只是抛出了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但每个问题,都调动了幼儿继续主动参与活动的动力,充分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二、幼儿在表演中道具重构激发相似想象
        有趣的情境,是实施“道具重构”活动的途径
        幼儿的学习与探索的影响最有力、最持久。幼儿受到好奇、兴趣、满足感等内部动机驱动更容易全神贯注投入到问题之中。因此,在道具重构“一物多玩”活动中,应注重有趣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
        1、游戏情境:幼儿喜欢游戏,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如“小马过河”活动中,创设“小动物运粮”的情境,“小动物”先自己探索运粮方法,即草垫的各种玩法。孩子们有相互抛接的,有顶在头上的,有背着爬的,有用两腿夹着走的有用盆端的……到最后交流阶段,他们在共同设计的“运粮”路线中各显神通,用各自的“运粮”方法成功把粮食运回家。
        2、学习情境:“一物多玩”不仅可以在戏剧活动中开展,还可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进行,其关键在于学习环境是否生动有趣。如美术活动“葫芦玩具小制作”,孩子们活动前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葫芦,观察了解它的特性。


活动时,根据葫芦的外形特点,进行广泛联想,发散思维,大胆创造,制作出了可爱的葫芦娃、有趣的面具、好玩的打击乐器等许多有趣的玩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学习情境中,孩子们身心愉悦地融入活动,道具重构“一物多玩”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需要,而这种内部动机更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独创意识和表现欲望。
        3、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利用一个小小的东西,幼儿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玩法。如幼儿正在进行戏剧表演《拔萝卜》老爷爷出场,扛着锄头围着菜地转圈,这个萝卜真大我喊老婆婆一起拔萝卜,老婆婆出场有小朋友说“我婆婆都有围裙,他不是老婆婆因为他没有围裙”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我及时介入告诉小朋友可以用我们现有的道具,想一想能不能变出你们认为适合老奶奶装扮的道具,成成说“我们手腕上的花环,可以戴在老奶奶耳朵上,我奶奶都是戴耳坠的,辰辰说”我们还可以把化妆间的门帘围在老奶奶腰上就是围裙了,直到他们认为老奶奶装扮成功,接着又给小老鼠的角色装扮上细细的尾巴,然后继续游戏。
        三、恰当的评价,是激发道具重构活动的动力
        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幼儿创造的智慧和潜力。
        保持中立: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应该是中立的,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都应表现出很欣赏、很接纳的态度。切忌在活动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玩法当众给予积极反馈。教师可以用点头或微笑表示自己的认可,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想法吗?”“这种玩法很有意思”等激励的语言,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
        纵向比较:在“一物多玩”的活动中,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是否“与众不同”。如果教师一味强调“与众不同”,鼓励“与众不同”,赞赏“与众不同”,就会造成幼儿的紧张,使他们只关注教师的态度,而不关注探究活动本身和客观现实。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不同,因而,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只要他们能够开心主动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教师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只要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在不断尝试新的玩法,即使并非“与众不同”也要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因为“与众不同”是创造,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的创造,同样也是创造。
        四、结束
        总之,表演道具重构,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让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一切契机发挥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扩大游戏的广度,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使幼儿的表演道具丰富多样,更加有趣,通过实践我们感到表演道具重构“一物多玩”对于开展幼儿园的戏剧活动有很强的的可行性,对幼儿创造力发展有积极催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浅谈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3.林红《幼儿园特色教育研究与设计》宁波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