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兴趣化教学之我见 李红飞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李红飞
[导读] 目前我国对体育教育十分重视,要求体育素养要从小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小学生对体育兴趣差,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小学     李红飞   642355

摘要:目前我国对体育教育十分重视,要求体育素养要从小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重视起来,导致小学生对体育兴趣差,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胜心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好体育教学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主导,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身体素质,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
        引言
        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有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在国家未来的发展中形成全面体育锻炼的良好状态,全面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适应当前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形势。
        一、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的教学模式是以一定数量的学生分班级为主体每一科目的执教人员来到学生班级的固定教室进行教学。这一过程中的移动体是执教人员,而学生是不动体,只要坐在座位上等待执教人员来开展教学就可以了。这看似非常合理的安排,其实将学生的活动量降到了最低。学生们从上一堂数学课结束到下一节语文课开始之间的十分钟休息时间,如果不去卫生间那就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学生的大脑得不到放松、身体也一样得不到放松。长此以往,我国小学生肥胖率日渐增长,学生身体素质也屡屡下降。所以小学体育课程逐渐重要起来,因为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氧运动能够释放压力、增加大脑含氧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运行,这对小学生学习文化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另外,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比较娇生惯养,家长很少让学生拿重物以及专门的身体锻炼,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厌倦和恐惧的情绪,严重缺乏自信,不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课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没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情况,致使体育活动没有起到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且专业性不强,设计体育活动的方式比较落后,没有主动探究和反思的行为,让学生觉得体育活动非常枯燥,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高,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差。
        三、小学生体育兴趣化教学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能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以锻炼学生体魄,有效提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设计有趣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能。小学生的基本体能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机能、身体均衡及心智水平等。老师必须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利用游戏教学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掌控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普遍按照教学目标严格执行,导致整个教学创造性不足。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甚至会失去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对体育教学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体育就是自习课。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主要以自由活动的方式从事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时,可以适当地组织体育游戏教学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跑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障碍物比赛的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训练学生的跑步技巧和速度,同时障碍物比赛有利于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游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详细讲解游戏的规则,并且进行技术示范;学生需要认真听教师制定的规则,观察教师对动作的示范,利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还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体育爱好
        小学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爱好以及体育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活动设计要适合所有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使其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例如,小学四年级体育课程,运动技能上学习篮球简单组合动作:运球上篮;球性练习一球在身体上滚动等。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热爱篮球以及体育意识为目标,尊重学生的喜好,使其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只将技能技巧引导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领悟打篮球的方式方法,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并逐渐形成体育爱好。
        (四)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体育教学器材,场地等都比较缺少,因此,地方财政和学校应当予以重视,增加对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多引进体育教学的专业教师,减轻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的局面,可以有更多时间参加培训和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爱好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重视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让身体各项机能不断增长,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兴趣爱好。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体育潜能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魁.小学体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实践[J].青少年体育,2019(02):98-99.
[2]王春花.“小学体育兴趣化”背景下教学方法选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徐琳.浅谈小学体育兴趣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