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孙小洁
[导读]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识谱教学内容展开,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

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六小学    孙小洁

摘要: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通过识谱教学内容展开教师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创新策略,并由开展课堂游戏、科学制定课件、做好情景教学、进行节奏掌握等内容出发。由传统的识谱教学进行改造,对音乐课堂做出创新。关注小学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特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最后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创新策略
       在大力推行学生素质教育背景之下,音乐课程也完成了一个新型体系建设。围绕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分析乐谱知识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对音乐课程内容做出辨别.通过观察演唱过程,加强学生对于乐谱知识的辨别。这是双基教学的一大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教学时逐渐引入乐谱内容,由浅入深,以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去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完成学生音乐核心能力提高。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开展游戏教学,树立音高概念
        音乐是动态的听觉艺术,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应用行动形象的趣味拼音游戏,帮助学生搞懂音乐听觉,培养学对音乐知识的认知理解特性,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这是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内容,在模拟演唱过程中,学生会搞懂音乐课堂的进行节奏,这也是教师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做出发言,找准各音高节奏对应关系。例如在教学《太阳》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熟练演唱歌曲情况之下,做到边唱边跳,掌握本首歌曲的音乐节奏。慢慢的,学生的音乐乐感已经被教师激发出来了。他们甚至会熟练的应用柯达伊手势来巩固音高标准,基于听音训练过程,这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大重要手段。在教学《太阳》本首歌曲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弹奏单音,让学生辨别音的高低。在乐谱教学过程中,采用接龙模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唱下去。这样的演唱过程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每一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勇敢表现自我。对于没有瞬间反应过来的学生,教师也要逐渐鼓励学生,加深学生对音符的感知力以及记忆力,提高学生对于音高概念的认知。
        (二)科学制定课件,了解乐曲节奏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太完全,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在课堂上也缺乏一定的节奏感。这时教师必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课件内容作出合理设置,科学制定课件强调学生在基础层面的学习锻炼。在课件制定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随后按照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音乐课程研究内容进行辨别。随后要求学生做出演唱发散,这是真正基于学生自我进行教学的一类有效化方案。如在教学《粉刷匠》这一课程时,对于本节课程的教学,它的教学目标包括熟悉音乐旋律、掌握歌词大致内容、学会演唱本首歌曲。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歌曲旋律,进行简单的动作表演。该首歌曲的旋律较为固定,节奏感也十分的强烈。所以在指导学生对本首歌曲作出学习时。,教师可先由制作好的课件去向学生进行引入,让学生了解本首歌曲的乐谱节奏,并知晓音高、音低变化特点,对《粉刷匠》本首歌曲的演唱技巧进行认知。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环节,伴随着课堂的推进,学生可以上台获得一次演唱本首歌曲的机会。


在搞懂旋律的情况之下,教师为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匠粉刷的时候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变成怎样的了?通过科学制定课件,在乐谱教学结合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识谱训练。
        (三)善用情景教学,了解乐曲技巧
        小学学生的好奇心较为强烈,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由此,教师若只是局限于传统式的课堂教学,那么也会使学生的兴趣逐步递减。教师在课堂上应掌握乐谱教学技巧,在理解学生学习特性之下。按照乐谱内容,使学生重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传递美的感受,帮助学生搞懂音乐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这一课程时,该首歌曲具有着极为强烈的地方特点。它的音乐以及旋律都呈现出了若干次转换,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小青蛙找家》本首歌曲乐曲理解不完全,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故事内容以及原有的演唱方式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情景教学方法引入展开角色演唱,通过音乐视频营造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感悟《小青蛙找家》的整个心路历程。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对乐谱内容进行认知。在学生掌握了演唱方法之后,教师接着可开展识谱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四)学习音乐节奏,掌握识谱规律
         音乐是由两个元素构成的,这两个元素就是节奏与旋律。但是在这两者中,节奏是最具独立性的。在彻底进行乐谱学习之前,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好节奏这样一种独立性的内容去增加学生对乐谱知识的认知。首先,教师可将节奏内容进行分析。基于本节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涉及到重难点节奏时可以节奏训练模式去对学生做出教学。随后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提升技巧,在效率以及质量结合模式下让学生搞懂乐曲演唱重点。例如在教学《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程时,基于本节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上的学习能动性。随后对照节奏内容,让学生伴随着《蜗牛与黄鹂鸟》本首儿歌,对教材上的乐曲内容进行辨别。用手拍打一边,读出拍子的乐谱,一边进行节奏掌握。在节奏掌握之后,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也是会变得更加深入,这是一种收益较好的教学方法。
        二、总结与体会
        识谱是打开音乐课堂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在学生个体层面,就是学生理解辨别能力的增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识谱学习兴趣。围绕学习音乐节奏、做好情景教学、科学制定课件、开展课堂游戏等模式,进行音乐课堂改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识谱过程中发扬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华.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策略探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38(005):220-222.
[2]周喆妍. "悦"歌唱,"巧"识谱——音乐课堂有效识谱教学策略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26).
[3]张琴. 小学三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策略探索[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27):P.170-171.
[4]马树青.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9, 000(003):118-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