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文化视野下“民间文化与美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杨艳
[导读] 美育由于其自身学科性质及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民间文化。对于开发美育校本课程资源而言,其具备生成性、自由性以及多元性等多种优势,能够把民间文化充分融入美育课程体系中,在对美育课程资源丰富的同时,实现对民间文化的“再创造”。

福清市实验小学       杨艳    350300

摘要:美育由于其自身学科性质及教育方式紧密联系着民间文化。对于开发美育校本课程资源而言,其具备生成性、自由性以及多元性等多种优势,能够把民间文化充分融入美育课程体系中,在对美育课程资源丰富的同时,实现对民间文化的“再创造”。本文将立足多元文化视角,重点分析民间文化和小学美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相关路径。
关键词:美育校本课程;民间文化;多元文化视野
        引言:教育是传承、创造与传播文化的关键途径,不管在哪方面民间文化对于小学生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讲,一个人的问题处理能力主要和文化背景当中的价值性产品能力相关,而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美育教育价值。同样人的教育也取决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将教育和民间文化有机结合,一方面能满足个人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文化凝聚力,更好地对民族文化加以传承。
        一、以民间剪纸艺术开发美育校本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图书馆、文化馆或是通过网络等路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民间剪纸相关的信息资料。重点掌握民间剪纸的当前发展情况,地域分布类型与特点,考虑怎样对民间剪纸文化施以保护,了解和民间剪纸有关的民俗小故事,掌握基础的剪纸造型以及语言符号。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具体分工为小组(1):了解民间剪纸列入“非遗”的情况;民间剪纸的源起和发展。当前保护民间剪纸文化采取的方式。小组(2):了解和民间剪纸相关的传说故事、民俗文化,各种民间剪纸造型、基本语言符号。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或是和艺人交流,通过拍照与速写等方式记录民间剪纸的造型,总结并画出基本的语言符号,整合编辑剪纸民俗故事。小组(3):向民间艺人学习基础的剪纸制作方法。认真观察制作民间剪纸的整个过程,总结剪纸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差别。如果不能亲自观看剪纸过程,则从网络下载优剪纸艺人所制作的优秀剪纸教程加以学习。
        二、以国画艺术开发美育校本课程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校学生所采用的课本是教师依据学生绘画特征及个性精挑细选出来的,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临摹书本,主要内容为花鸟线描、人物线描以及变形线描等学生在收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校本教材时,往往会担心自己可能画得不好。对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在学生进行临摹时,教师一方面应深入浅出为学生讲授线描的穿插、疏密等变化以及构图等内容,更需要有耐心帮助学生改画,让学生能更为直观清晰地意识到自身不足,深入了解线条具有的表现力[1]。但学生在完成两到三张作品后,便可以独立完成作品。同时,教师可以在校文化节中,展示学生选出的最佳作品中进行全校展示;至于线描较差的图画作品可引导学生用油画棒进行涂色,由此穿插一定的色彩知识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发丰富。通过针对性地学习过程,学生不仅会爱上国画更会勤奋努力练习。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训练,可以正式系统学习国画。这时的校本课程最好也依据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挑选,例如:《鸡的画法》、《写意牡丹》,《鹰的画法》等。
        三、以版画艺术开发美育校本课程资源
        版画即指在各种版材上绘制画稿,通过拓印的方式印制创作出艺术作品的方式,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将会接触到纸板画、漏印版画等创作手法,这为开设粉印版画提供了可行的基础。在学生明确创作内容后,则是进行拓印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建议教师采取直接示范的方式,在投影设备下进行演示过程。这过程中自然有部分学生对绘制凹凸的纸版,水粉颜料的控制把握不当,那么教师需把握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在印制中,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而不是直接将解决方法给予学生,建议通过实验分析与研究讨论等模式解决,引导学生和以往经验相结合,回忆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将凹凸制造出来,循序渐进引导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制作有凹凸、有疏密、有层次的纸版。之后教师演示单色版画、与多色版画的上色技巧,而且要及时提醒学生以不同干、湿程度的颜料进行刷色会形成何种效果。在完整的创作阶段,文章建议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结合一定的美术技巧进行作品创作,从简单的图案设计到具有艺术效果的图像,例如图形概念:旋转图形或者是轴对称图形等[2],更可以结合民族纹样进行民族文化渗透。此外,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应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与生理上均没有成熟,所以学生的作品通过在教师眼中会略显稚嫩些,但教师不要立足一个从事多年美术工作专业人员的视角对待学生的作品,针对学生的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可以苛刻评价,建议通过一种幽默风趣且具有激励色彩的语言进行评价。
       结束语:基于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美术教育在提升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关于美术课程,不仅是针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更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一门必修艺术课程。在开发小学美育校本课程资源过程中,应积极融入传统民间文化,从而为民间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桂蓉.多元文化视野下“民间文化与美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8(03):8.
[2]曹繁.多元文化视野下“民间文化与美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03):128-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