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 卢丽娟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卢丽娟
[导读]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福建莆田擢英中学 卢丽娟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语文教学中将使应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此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材、语言和素材,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应用传统文化中的理念以及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能够凸显一个民族的风貌与特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演变,并形成现阶段的精华,其中包括中华民族的观念以及思想文化,而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并且可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教师日常开展教学工作时,应结合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内容来选择合理的方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深挖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通常语文教学工作要依据教材才能够开展,学生也会利用教材来学习和巩固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其所呈现的意义,使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加多样的知识。语文教师基于教材运用现有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比如通过通话视频以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和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例如对《论语》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充分了解儒家思想,合理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思维看待人生。
        二、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接触许多民族文化,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并认同中华文化精神[1]。学生主要学习场所是学校,因此在学校较强建设传统文化,以此实现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与发扬。教师与学生可在校园长廊中上写一些历史故事和名言警句,学校氛围被传统文化渲染,学生潜移默化学习传统文化。另外,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引入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以及课外传统文化资源,使学生雪道更加丰富的知识,拓展其视野,并拓宽学生思路。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主题的辩论赛,使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传统文化。另外,语文教师可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对《驿路梨花》课文进行教学时可根据文章内涵培养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精神,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或福利院做志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收获快乐。教师可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教导学生爱护家人和尊重他人,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意识,为其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中感受其古典美。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传诵百年的诗篇和文章,这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对这些内容教学时应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比如,对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介绍辛弃疾的其他作品,并对创作背景进行分析,由此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研究作者生平的兴趣,确保学生在探究中了解辛弃疾创作诗词的特点,并感受到其所抒发的情感。
        四、加强传统节日的教学
        将传统文化渗透至传统文化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传统文化,应该确保学生具有较高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比如一些课文中提到我国传统节日,这时教师可教授给学生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诗歌,学生对于节日的由来以及庆祝方式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也可以学到一些传统美德,并感受传统文化具备的魅力。例如教师对《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进行教学时,其中出现了春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春节相关的人物以及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阐述,学生在搜集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够进一步认识春节。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具备的魅力,并且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师是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文化,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并且有深刻认知,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也应不断创新自身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多和传统文化专家沟通,增强自身的能力[2]。比如对《出师表》教学时,教师可充分融入创作背景、朝代更替以及作者生平等知识,教师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进行准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当时情形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结束语
        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使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和不断发扬,同时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策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保证顺利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语文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郦新军.初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J].科学咨询,2020,(45):286.
[2]马辽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外语文(下),2020,(10):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