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王海川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王海川
[导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一齐开展,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素质。

云南广南县黑支果乡中心学校 王海川  663308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将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工作一齐开展,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素质。相较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思考能力,而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不良风气影响,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这种困惑如果得不到正确解答,就非常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发展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小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优势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也是具有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思想性,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众多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入到教学材料当中,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格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文本阅读、课堂讨论,还是作文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融合渗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程性,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同时丰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好教材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教材,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探索意义的,教师需要利用好教材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五位壮士宁愿放弃生命,也要跳下呢?”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可以“再下一城”,对学生进行关联性的提问:“如果五位壮士投降了,他们会遭受日本士兵怎样的对待呢?”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之后,教师对本篇课文做出总结:“虽然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五位壮士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他们保留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受到敌人的尊敬,他们留下了无比壮丽的诗篇,让后人敬佩。


”通过提问与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爱国情操,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灵美,学生思想和人格教育都被进一步完善了。
        (二)巧用习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习作是用我手写我心,但小学生情感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心事倾诉出来,倾诉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同学、朋友、父母。然而,这些人不一定能随时随地地倾听,所以作文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指导如《我不想____》《我好想____》《我的烦恼》《____,我想对你说》等题目,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表真情。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引导学生及时在日记中宣泄不良情绪,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这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完善语文教学目标,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学科教学目标逐渐由原本的单项对知识点的关注,转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全面关注,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被归纳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并逐渐转换为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成长。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通过结合具体事例,评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勇敢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总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使得目标变得更为丰富,促进教学的发展,引导学生成长,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进而鼓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展开讨论。
       (四)融入生活的教育,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普通学科的教学,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发挥意义,应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组织班级内学生围绕一定的心理教育主题展开活动,可以结合语文课文让学生进行心理小短剧的排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的心理状态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进而意识到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
        结束语
        时代发展不同,小学生心理状态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的特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充分利用小学语文学科优势,实现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小学语文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与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同时对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步扬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科技风,2019(25):54.
[2]宁连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08):13.
[3]钱喜代.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下一代,2019(07):3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