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增强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马运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要求的变化,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审美能力和品德情操,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小学 马运 642355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要求的变化,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由此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审美能力和品德情操,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已经不再是写写画画的过程,这样既不能满足对学生培养的基本需求,又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美术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手段,美术教育一直以来是我们国家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技巧的培养同时通过不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能够自主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下很多功夫,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鉴赏能力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实践、艺术训练、创造思维等发展中形成的。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反作用。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其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鉴赏能力和学生的审美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其次,鉴赏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学生的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在小学阶段中,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促使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得到强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提鉴赏美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获得提高。
        二、小学生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较低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一大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以致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良好的专业知识与素养,难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美术理论知识鉴赏作品,难以使学生获得精神、情感上的感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此外,在美术课堂中,部分美术教师多采用灌输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美术教学由于它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像其他学科那样频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还是那种传统的教师进行美术理论的讲解、学生进行记忆的教学方式。对于美术技巧的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先运用一遍美术技巧,学生在美术本上模仿,通过模仿的方式来教学。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对于游戏教学、微课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应当进行合理的融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增强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美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对此,美术教师可将美术鉴赏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化视角欣赏、分析美术作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以《漂亮的鞋》的教学为例,首先,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询问学生喜欢穿什么样式的鞋,并引导其说出原因。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鞋子,如运动鞋、凉鞋等。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了鞋的尺码、材质、作用、外观等。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鞋子,以及在不同环境、年龄及场合中穿着的鞋子,以此让学生了解鞋子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物件。最后,教师让学生欣赏几幅与鞋子有关的画作,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鞋子的具体构造,分析其设计原理,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
        (二)通过现场鉴赏,提升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窗外的景色”时,教师让学生欣赏教室外面的景色,让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有哪些,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和色彩结构。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窗外的景色别具一格尤其是不同的时间段,窗外的景色也会有所不同。学生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景象的特点,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样,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千变万化的帽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行人所戴的帽子,或者到商场中的帽子专区集中欣赏,学生会发现帽子有很多类型,如运动类、休闲类、造型类等。通过现场观察,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鉴赏,体现学生主体性
        比如,在教学《鸟语花香》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在课堂中,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呈现齐白石的《端午节》这一画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身的鉴赏结果。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与同伴分享自身的评析言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新的欣赏角度,更加全面地评析齐白石的画作。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中发表自身的评述,更好地突出学生在鉴赏课堂中的地位,彰显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
        (四)创设生动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新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中创建情境能够唤醒课堂中的活力,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在活跃思维的过程中主动进行知识的认知。而小学美术学科的抽象特性,使得美术素养较低的学生,在针对教材进行美术知识学习时所获得的效果不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等,借助问题等多元化的形式,促进课堂情境的建构,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主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的质量。以《水墨山水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自然中的山水景观视频,并结合相应的音乐,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自然美景。同时,教师比较静态的山水景观与动态的自然山水景观,让学生联想、感受画作的情境。其次,教师为学生讲解水墨山水画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创作山水画的方法与技巧、山水画的创作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等,随后让学生使用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进行自主创作。最后,美术教师为学生播放《富春山居图》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交流、讨论,感受山水画与风景画的不同之处,在欣赏中领悟我国水墨山水画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意蕴。视觉体验与听觉体验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鉴赏文化底蕴深厚的水墨山水画;借助视频开展美术鉴赏活动,能将水墨山水画的鉴赏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具体,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生动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渐增强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其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郎冬君,姜鑫,安万友.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美术鉴赏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2):78.
[2]陈江鹏.读懂大师从鉴赏开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6.
[3]熊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82.
[4]王艺菲.浅谈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困境与路径[J].家长,2019(29):144-145.
[5]李晓君.在小学美术鉴赏中融入生活,让小学美术更美[J].新课程(小学),2019(0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