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初探 黄玲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黄玲
[导读]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宜宾市罗龙街道罗龙实验小学校 黄玲   644100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遵循按照教育规律和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全面综合分析学生学情、身心特点等基础上,把审美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初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歌唱;训练技巧
        引言
        音乐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与美术课程共同构成了培养学生艺术鉴赏与表达能力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整合与拓展对于音乐教学提出了四个领域的要求,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四个领域是互相关联且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不能将其生硬割裂,要注重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结合。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忽视发声练习
        目前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化问题普遍存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阶段对发声练习的漠视,导致学生音乐学习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环节,使发声练习对学生音乐学科能力拓展的价值和影响未能有效发挥。教师在发声练习教学阶段常常会存在忽视学生学情,盲目跟进课程教学目标或教学改革要求的现象。日常教学阶段歌唱练习、赏析教学阶段设置大量的曲目内容,导致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安排有失合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降低,最终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专业能力欠缺
        由于小学规模的限制,现在很多学校专任教师都存在紧张甚至是短缺的情况,音体美学科尤为明显。这就导致音乐课要么不上,要么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或者代课教师的非专业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为在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更加重要。从目前的调查统计来看,因为小学音乐学科本身也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学科,一些学校就认可了长期由教师兼任的现实,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教学中就存在应付或者简单化的问题,难以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有效培养。而对于很多兼任的教师来说,要么是带班太多,精力难以维系;要么是存在应付心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也会影响音乐教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训练技巧分析
       (一)发声训练
        音乐教学基础阶段教师往往会强调理论性引导,而小学生因基础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较低,常常会出现对理论理解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影响歌唱教学效果。


教师要认识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离不开良好的学习兴趣支持。趣味发声练习结合课程教学策略的调整,能够满足学生认知特点,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实践探究。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各项练习之中,掌握发声的技巧与方法,在个人的兴趣之下进行多样化的曲目练习。教师可以将与发声练习相关的游戏活动导入到课堂之中,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游戏活动对于学生来讲富有吸引力,学生在歌唱阶段能够保持良好的专注度,提升自己的发声练习效果。
        (二)节奏训练
        歌曲的节奏是歌曲呈现出美感的基础,它是由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关系和节拍关系组织起来的,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调、歌词、情感等共同体现出歌曲的艺术风格及鲜明的时代特点。小学生在练习节奏时,既要注意音质的练习,又要注意发声的练习。歌唱的声音是由人发出的,是带有语言的声音,字音美也是歌唱艺术中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练习中,小学生的天籁之声圆润流畅、清澈悠扬,但是要注意音调的准确及情感的表达。语言一直是演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歌词的长短交错、声韵和谐,鲜明强烈的节奏感和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都使歌唱表演更具有音乐性,呈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也对歌唱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他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周围世界的自然变化,在听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哼唱,从而培养学生的聆听感受,并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使肢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协调,同时要控制呼吸,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达成共鸣变化。
        (三)姿态训练
        不端正的歌唱姿态会影响歌唱者的气息,使之无法发出清脆、圆润的声音,无法获得动听的歌声。因此,小学生在尚未掌握唱歌的方法、技巧前,教师必须先从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态入手,通过亲身示范、教导指正等方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教育学生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歌唱时,都要做到身体端正、举止大方、表情自然。结合小学生特点,笔者认为歌唱姿态训练主要要从站姿训练开始,即要求学生:站直,前胸舒展,腹部微收,两脚稍向两侧分开,两手自然下垂;头部端正,面部肌肉放松,眼睛正视前方。有了这样的歌唱姿态,歌唱者的气息得以畅通无阻,发声器官得以正常工作,仪表才能美观大方,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可丰富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还可提升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生理、心理等,不断探索出适合新时代小学音乐歌唱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歌唱技巧,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抒珉.小学音乐课堂中歌唱情感的科学训练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2):169-170.
[2]张俊蓉.小学高年级音乐歌唱教学的发声训练[J].华夏教师,2019(21):38.
[3]岑凤鸣.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声训练探究[J].读写算,2018(35):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