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覃素媛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覃素媛
[导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成团中心小学   覃素媛   545100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石。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计算是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最基础的方法,所以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集中关注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和学习中,良好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关乎学生后期的整体学习。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数字和计算为主,所以计算能力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计算兴趣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图形的科学,抽象性相对较强,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客观上要求数学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计算能力是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基础,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材料引入课堂,首先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最终激活学生的数学计算热情,奠定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的认识基础。例如,针对“除法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小石子,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将捡来的精美的小石子分一分、说一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含义,认知平均分的含义。之后引导学生拿出20颗小石子,首先将其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当中包含5颗,之后再将20颗小石子分成5份,每一份当中包含4颗。在这样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之后抓住机会告诉学生这就是除法,让学生感知除法在实践中的作用与意义。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数学概念在动手操作中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小石子是农村儿童常见的材料,又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动手操作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探究与学习的乐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同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小学生可以在摆弄小石子的过程中感受到除法计算的重要性,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除法计算能力,促进“三维一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一定是建立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尝试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态度体验,借助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想算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性导致他们对于有趣、好玩和新奇事物的关注度更高也显示出更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素材的选取过程中可赋予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以新的问题情境,将其改编为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身临其境,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学习,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计算学习中。如在“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一个趣味性的故事引出了教学问题: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摘了一些果子回来,师徒每人3个,孙悟空吃了1个,沙和尚吃了2个,猪八戒嘴大一口气把3个全吃了,师父可是一个都没吃呢,同学们,你们猜猜,他们各剩几个果子呢?这样,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还能培养学生从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三、多样练习,让学生乐算
        单纯依靠计算内容的趣味化有时还是不够的,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方法教学中还有许多可选择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比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通过多样的练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比赛,即使没有任何奖品,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在算法练习的教学设计中笔者经常采取比赛形式,让学生对已学的算法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全班分为五个组,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贴着“红苹果”的苹果树,“红苹果”上题目的类型是这样的:27-15=()+24=()+11=()-35=(),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还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时既要讲究速度,更要讲究正确率。
        结束语
        总之,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顺利完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应结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标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计算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算”;通过实践活动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高效算”,通过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使得学生“有效算”。
参考文献
[1]张文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9-07-23(020).
[2]汤滚波.关于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66.
[3]罗蓉.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915-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