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于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于沐
[导读] 生物这门课程与我们日常生活及人类有着紧密地联系,并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高中阶段体现较为明显。

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第一中学   于沐  156100

摘要:生物这门课程与我们日常生活及人类有着紧密地联系,并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高中阶段体现较为明显。而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也可以说是一个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总结,因此,在高中阶段学习好生物课程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充分将学生学习潜能进行发挥。
关键字: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引言
        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其成长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中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学习生物学,使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答案的思路和方法。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现有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授予者,占据着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学习,很难获得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探索的体验。因此,新课改倡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知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合作,探讨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放到首位,给学生创造出更多自主探究空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探究目标和准备条件,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例如,在教学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重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实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符合高中生的能力范围标准。在学生重复完试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实验原理和结果,多层次、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思维。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在新课改理念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授导者,教学也不再是简单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教师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课上更多的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技巧、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与学生一起追求进步、共同成长,将师生关系转变为亦师亦友的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首先,鉴于高中生精力旺盛但很难保持长时间注意力集中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入一些新奇元素,时不时地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才能长时间保持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故意卖个关子,“同学们,其实老师是一个神经有问题的人”,在学生惊讶的情绪中抛出下一句,“我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彻夜失眠,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教师顺势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激素调节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调动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和在严肃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有天壤之别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是如此。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犯几个明显的错误,在学生的纠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让学生在课上敢说敢问,也敢质疑敢批评,提升学生对钻研知识的积极性。
        三、灵活运用资源,构建情境课堂
        在高中新课改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活用教材,同时还要不断为学生扩宽知识,带领学生了解与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将生物教材的优势进行凸显。将高中生物课堂设置为灵活性且开放性较强的课堂,而此时教师与新课改标准要求保持一致改变之前固化的教学方式。要将生物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并及时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理解与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并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节知识时,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使得学生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等初步理解掌握光合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在滤纸上的分布。使得学习根据观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意义等,并有效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而在讲解这节知识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操场和旁边的树林去实地感悟,并去实际感受一下光合作用。在面对这样生活化的问题时,可及时将学生的思路与日常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这样不仅可巩固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还能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灵活运用知识。
        结束语
        新课标理念对高中生物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但是,将新课标理念贯穿进教学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就像小马过河一样,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并根据反馈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才能找到最优的教学模式,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出能力更全面、综合素质更加优秀的高中学生。
参考文献
[1]魏鑫.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分析[J].才智,2019(33):123.
[2]袁涵.基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18.
[3]杨映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01-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