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任善明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任善明
[导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要着重体现其综合应用这一学科特点,听读写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课有机结合、书本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杨太小学   任善明  341703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要着重体现其综合应用这一学科特点,听读写相结合、语文学科与其它学课有机结合、书本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语文学科具备综合性强的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因此也获得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培养以及能力素质锻炼方面还比较薄弱,他们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往往很难一直集中,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也不够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
        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没有兴趣到有兴趣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学到或学的好不好,才是关键。因此,一堂有效的课我们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自己就需要做一些有效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曾经有两个教授对有效性教学研究进行了考察,并提出“有效教学总是与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自身的专业发展的反思密切联系在一切”。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自己的优势进行教学,并且扬长避短,对教学进行个性化创新。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眼光不能只限制于原本的教材上,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或者世界典故等,让小学语文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并且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就是对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上进行研究,关注学生们成长,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生们主体性地位;最后就是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总结每一节课的内容的经验,做好课前课后协调,并且反思做出教学突破。



         (二)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正确运用和理解祖国语文,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刊物、报纸、图书依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课外渠道,教师不可忽视其作用和价值。电影、电脑、电视是新时代的产物,承载着海量信息的传播,教师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广采博收,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心理学指出,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段,让学生在这一成长阶段中,广读书、读好书。并适当安排学生记忆一些经典的文学佳作,名言警句。教学中遵从让学生先读后背随后反刍,最后吸收。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对于作文创作将会有莫大的好处,自然而然的进入一种文思如泉涌的状态。
        (三)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开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转变。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和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跟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度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鼓励教育等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安排。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姓氏歌》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到本文和学生姓名之间的联系,利用此特点,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回忆班级学生姓氏的基础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出与班级学生相对应的姓氏,并使学生感受不同姓氏被涉及的次数的不同。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姓氏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良好的课堂管理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一种教学艺术,最能体现老师的实力。课堂上,需要老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来组织课堂,调控课堂。课堂组织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所以,一堂课首先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良好地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障教学的有效进行,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其次,要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低年级的孩子本身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有效组织教学。40分钟的课堂我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小游戏、儿歌和口号,设计一些和孩子们的互动环节,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达到了集中孩子注意力的目的。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得到了保障,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人格逐步得到确立,学生的记忆力更是处于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施以正确的引导,根据学生记忆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阅读记忆。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基于生活的课堂情景创设也就会有不乏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轩新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14.
[2]罗桂珍.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读写算,2019(35):130.
[3]陈俊权.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