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林尤洲
[导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  林尤洲  572900

摘要: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让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积极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基于此,对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大国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管理实施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局面,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在国家课程管理框架下,探寻适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校本化教学,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所谓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时安排有形无实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对一些体能项目修够一定的学时,如田径类项目为18学时,但有些学校只是把体能模块项目列入教学计划,并未真正实施。或者即使实施了,学时也大打折扣。原因有二:一是体能模块开课难。虽然目前新时代素质教育广为盛行,但应试教育的沉渣仍有一定生存土壤。学校为提高升学率,抢占优质资源,往往对高中体育课只是在口头上重视,国家大政方针喊得震天响,但光打雷、不下雨,在行动上给予轻视或忽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主科占用了体育课时间,体育老师也往往处于“光着急,实无奈”的尴尬境地。二是运动项目的选择使学时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对体能项目的参与度,教师往往无法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项目来实施。只是进行学生感兴趣的一些项目,如对较为枯燥、消耗体能较大的田径项目,能缩减学时,尽量缩减,甚至被都能广泛参与的啦啦操、魔鬼舞所取代。
        (二)教师知识的更新
        教学改革,教师是关键。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内容校本化开发的最终主体,特别是高中阶段实行选项走班制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广大教师思想观念一时还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运用相对比较滞后。



        三、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一)运动密度与情景教学有机融合
        2017版课程标准为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技能和体能的学练注入了强心剂,要想使每节课的运动密度达到75%,练习密度达到50%,运动强度达140~160b/min,并确保每节课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时间,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容量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尽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开放式运动技能项目教学时,要想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教师就应在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上下功夫。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了,练习密度也就上去了。例如,在篮球运动项目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开放的学练空间和情境,多采用比赛法教学情境,将比赛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在比赛情境中,学生结合运球过人、传切配合等技能,在学练某个单一动作后,逐渐进人2人之间的1对1比赛,随着掌握多个技术动作,逐渐增加技术组合、对抗人数,学生始终在情境中掌握技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品格。
       (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应注意评价要具有多样性,比如让学习进行自主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方面,体育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的技能、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评价来实施。在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评价中,要防止对技能单方面的评价,应该做出公正、客观、多面的评价。在评价学生体能的过程中,基本上包括了对学生体质的评价,如力量、耐力、柔韧性、速度等,还要根据以往学生的考试数据进行客观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例如,在“胸前手传接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对此,第一个方面是认知目标,即教师应该能够从理论上使学生理解胸前传接球技术的要领和关键点,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第二个方面是运动技能目标,即教师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实现对胸前接发球动作的掌握,能够脱离教师的讲解进行独自训练;第三个方面是情感目标,即教师让学生给自己设定传球接球的目标,当自己超越目更为直观地让学生去领会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也能轻松地想到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应该如何去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所表达的含义,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为宏观的理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上课效率。
        结束语
        健康教育课堂是促进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途径,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探索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李林.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西教育,2019(42):159-160.
[2]杜鹏程.浅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发展与现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0):120.
[3]李培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与运用[J].名师在线,2019(30):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