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7   来源:《文化研究》2020年10月上   作者:葛晓
[导读]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让诸多行业面临生死考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成效取得阶段性胜利。

新疆喀什地区文化馆   葛晓  844000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让诸多行业面临生死考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成效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加之境外输入病历和国内个别原发性病例的出现,都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考验。在新冠疫苗没有大规模接种的情况下,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必然要求,常态化要求下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如何开展,也面临诸多考验和新的要求。
关键词:疫情 常态化 群众工作
        面对新冠疫情党中央提出“常态化”的战略决策,要主动适应“常态化”,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能力准备和工作准备,要求我们适当调整从前期高度紧张情绪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克服厌战、松劲、麻痹大意等错误思想。通过科学制定应对方法和措施,科学把握防控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关键部位,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更加严谨细致的态度,积极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为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文化馆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如何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开展好相关群众文化工作几点思考:
        一、疫情下文化馆开展群文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中、高风险区各馆基本选择闭馆,特别是一些基层文化馆闭馆后,在转变服务观念、提高认识上还有差距,存在无所事事的情况。其次,疫情期间线上工作得到极大发展,同时也检验出文化馆数字服务方面的短板还比较突出,如文化馆线上资源匮乏,线下转线上培训教学的不适应、人才队伍建设短板等等。以及文化馆现有的数字文化资源不能适应群众的真实需求,离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最后是基层和偏远地区文化馆线上服务的相关人才缺乏。
        二、疫情常态化群众文化的应对措施
        1、要形成应对疫情的常态化机制
        一是不少文化馆都是全年无休,安全生产的隐患排查和发现隐患的机会不够,首先要有健全的馆内的安全生产机制,定期对馆内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建立常态化的、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运行维护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一把手责任制严格落实,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有疫情突发事情的处置能力,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开放期间如遇人员发烧、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的症状,就需要合理、安全、有效的应对,同时也需要加强平时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三是文化馆的开放时间特别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也应随着疫情的发展进行合理调整,应该逐步走向规律、规范、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才是最好的危机应对之策。
        2、进一步强化完善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
        疫情期间,各级文化馆普遍开展数字文化服务,为公众提供线上文化艺术资源。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数字文化服务成为文化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特点和优势得以体现:
        一是效率更高,受众面更广。


各级文化馆也通过公众号、抖音新媒体等推出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线上群众文化活动,线上接地气的各类比赛、接地气的群众活动、视频教学、艺术普及慕课等多形态、多载体、多样化。联动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此次疫情考验,线上传播效率更高,受众面更广,广大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免费享受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二是服务对象更趋广泛,年轻人参与将成为服务亮点。数字文化服务的普遍开展,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关注文化馆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改变了以往文化馆服务对象以老年人、少儿为主的情况。各地文化馆进一步重视面向青年群体的文化服务,激活青年群体的文化活力,让他们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参与文化馆事业建设与服务,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线上线下服务将结合得更紧密,以往重视线下群众文化活动、文艺培训辅导、场馆免费开放,转变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艺术培训、文化服务同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彻底告别了一关门就没事干,一关门就没办法的状况。疫情防控期间表现卓越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近十多年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成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更加到位,数字服务跟阵地是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面发力,突如其来的疫情检验了各级文化馆数字服务方面的硬件保障水平、资源储备状况与数字服务能力。可以说,进一步提高对开展数字文化馆网络服务的认识。转变观念是提高认识是关键。文化馆开展数字化、网络化,不仅仅因为疫情这个特殊时期才需要,它应该是常态化的。
        3、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的专业化
        这次疫情后,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应向高质量、专业化转变,高质量发展对于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发展。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补上的短板。各级文化馆需要适应时代要求,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推动文化馆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发展上,要像重视文化馆阵地建设一样加大对数字文化馆的平台建设;建立专业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文化馆从业人员对数字化的认知水平与技术运用能力;基层和偏远地区文化馆没必要他贪大求全,要注重民族风情的地域特色文化的整理、发布,建立独具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努力打造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彰显地域特色的数字化服务品牌,提高数字文化服务的专业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存在的短板
        在文化馆领域,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距离真正的思想转变,还有一段距离,在资源总量、服务覆盖面、平台运营管理能力、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都还存在不足。就笔者所在地的文化馆来说,全区在数字文化馆方面目前统筹不够,缺乏整体数字化架构,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可以说要从零开始,本身的基础薄弱,更多的精力放在当前重点工作上,导致缺乏数字文化馆公共服务理念,数字资源零散、不成体系以及人才资源的匮乏等等一系列问题。
        疫情常态化下的文化馆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广大群文工作者集思广益,探索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好的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薛昌辉. 浅谈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J]. 中文信息, 2017
〔2〕孟雷. 浅谈基层文化馆现阶段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J]. 艺术科技,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